<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古代嫁妝的家具 紅妝家具

導讀:
所謂“十里紅妝”是舊時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前一天,女家將置辦的奩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或“發嫁妝”。

所謂“十里紅妝”是舊時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前一天,女家將置辦的奩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或“發嫁妝”。這鋪房盡管不在婚姻六禮之列,但長期以來卻是漢族婚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家嫁妝驚人,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發嫁妝的隊伍排列綿延數里,故稱“十里紅妝”。發嫁妝往往成為富家大戶人家擺闊夸富的大游行。宋代文學家司馬光曾痛陳這陋習:“親迎前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俗謂之‘鋪房’。古雖無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廢也。床塌、蔫席、椅床之類,婿家當具之;氈褥、帳慢、衾绹之類,女家當具之。所張陳者,但氈褥、帳幔、帳幕之類應用之物,其衣服襪履等不用者,皆鎖之篋笥,世俗盡陳之,欲矜夸富多,此乃婢妾小人之態,不足為也”(見《溫公書儀》卷三)。 

紅妝家具2.jpg

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賣女兒的名聲,富家大戶就追加資金為女兒置辦了日常起居一切所需的家具、器皿作為嫁妝,以免被夫家輕視而怠慢女兒,同時也向社會和男家顯示女方的富有。這些嫁妝除了床上用品、衣褲鞋履、首飾、被褥以及女紅用品等細軟物件在親迎時隨花轎發送外,其余的紅奩大至床鋪。小至線板、紡綞,在婚期前一天,送往男家。發嫁妝時,大件家具兩人抬,成套紅腳桶分兩頭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東西盛放在紅扛箱內兩人抬。一擔擔、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蜿蜒數里的紅妝隊伍經常從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蕩蕩,仿佛是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洋溢著吉祥喜慶,炫耀家產的富足。紅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延續。紅色是中國婚俗中約定俗成的喜色,所以嫁妝稱為紅妝、紅奩,而寧紹紅妝的所有器物都是髹朱漆或泥金朱漆,故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紅妝。

延伸閱讀:對鏡貼花黃:中國古代的梳妝臺 

寧波千工床一般部分為前后兩部分,元代人寫的《荊釵記》中記述的“冬暖夏涼描金拔(踏)步大涼床”,正是對此類床的描繪。千工床的前部稱為“拔步”,又叫踏步,是床沿前的小平臺,踏板離地約15—20厘米,深約80厘米,寬度約200厘米。踏步有八字掛面式和平面式兩種,設雕花柱架、掛落、倚欄、飄檐花罩,上有卷篷頂,右邊安放二斗二門小櫥一只,上置鐘、帽筒、花瓶、鏡箱、茶具、燈臺;左邊放馬桶箱一只。后半部才是臥床本體,除了再一道雕花門罩、垂帶、遮枕外,床內有的還設有書架擱板、角櫥、錢箱、點心盒、防身器具等,其深度達150—200厘米。床三面圍有拆裝式的雕刻或彩繪屏風。更考究的床外圍還有走道,稱為“巡更弄”式雕床,但實物惜已不存。這種踏步式架子床不僅冬暖夏涼,且在室內再造了一個多功能的、私秘性強的起居空間,因為新婚之夜聽床的習俗和紙窗一點就破的緣故,人們都說中國人的隱私只在床上,所以有錢人家便想方設法擴大這床的范圍,把它造得如同一座小房屋。可謂是屋中之屋。精雕細刻的吉子花是寧波雕花床裝飾的主要特色。 

寧波的漆器以木胎為主,但也有以竹片、竹編為胎的。寧波漆器除了提桶、紅櫥等少數品種光素朱髹外,絕大多數都有局部雕刻裝飾,且施雕的部位往往髹金漆。寧波木雕與漆器技藝結合,遂成為獨特的地方風格。如梳妝鏡臺、酒壇、靠背椅、杠箱等或局部施雕,或通體起地浮雕,通透空靈,雕飾華麗而不失親切。帶有文人氣息,造型清雅而華美,富有生活情趣。而光素的朱漆小提桶則質樸中透著高雅,造型圓潤而空靈,簡約而委婉,線條變化富有韻律感。如果說,那造型遒勁而華美的紅櫥如同俊美的寧波男子,則這輕盈而流暢的小提捅更如婀娜多姿的寧波女子。 

十里紅妝。一方面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以免女兒在夫家被輕視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紅妝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在古代,兩家聯姻,家與家的聯合較男女結合更被人們和社會重視,婚姻只是被作為壯大親族、擴大權勢來考慮。寧紹一帶。明清是商賈官宦云集之地,素有“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之說。商人雖然手中握有大量財富,因重農抑商習慣,政治地位向來不高,所以常常通過聯姻來結交士大夫,藉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賈之家常世代聯姻,以增強他們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能力。商人常鮮衣怒馬,選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財富不為人知。能引起萬人空巷及長久被人津津樂道的十里紅妝,最能擴大聯姻兩家的影響,提高兩家的社會地位,用現代的話講,十里紅妝也是最好的商業廣告,所以,婚媾競尚奢麗,動輒花費萬全,侈華無節制,置辦“十里紅妝”。 

紅妝家具.jpg

紅妝家具的造型特征

紅妝家具的地方特色比較明顯,對大眾來說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其除了上述在色彩上以朱金打造出一番濃情蜜意之外,在造型方面也是別具一格。首先,紅妝家具作為婚嫁家具,在物理的實用功能之上還多了一層禮儀的文化功能。因此,紅妝家具在器型上比較方正碩大,且為對稱構圖,形態穩定而莊重,既給人一種大家風范的感覺,也會有一種處事和諧之美意(如圖8所示)。

其次,紅妝家具圓潤光滑、豐富多彩,線條變化富有韻律感。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單一的大面積紅色帶來的視覺疲勞,另一方面又迎合了女性柔婉的審美,平添了一番耐人尋味的意趣。

延伸閱讀:中國古代屏風的源流和種類

第三,作為兼具禮用功能的家具,紅妝家具特別注重對女性起居行為的規范。紅妝家具中的一款扶手椅(如圖9所示),其外形與一般的扶手椅并無多大差別,唯獨扶手往里縮短了約20公分,其目的是讓女子坐在上面時不能像男人一樣擱臂端坐,而是淺淺的坐在椅子的前沿,既體現出了含蓄的女人味,更重要的是劃定了女性從屬的地位。

第四,女子一旦出嫁,她生活的一切,父母都無法也無力顧及,唯有嫁妝能給她最后的支持,所以紅妝家具在設計上處處體現著對女性的關照。其制作精巧,在家具上通常都會有一些隱秘的機關,如梳妝桌的角花內藏著三角暗屜(如圖10所示)。試想父母在女子出嫁時告知家具哪里有個機關,里面或者藏了什么,而女兒緊張又欣喜地懷揣著這個秘密,即使在婚后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多一點趣味。再如,尺寸比一般圈椅小巧的女式朱金圈椅,以及椅側藏著小暗屜的小腳椅等,這樣的設計既實用,又巧妙地體貼了女性的生活需求。

十里紅妝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浙東民俗婚慶文化的實物見證,承載了浙東地區獨特的器型造物之美和濃厚的人文色彩。雖然,隨著生活演進,昔日十里紅妝的喧鬧場面已漸漸隱去,但是它獨特的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始終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和本土設計的靈感來源。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