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做“小獨角獸”的美國床墊電商Casper在籌劃上市!
美國做為全球最大的床墊消費市場,目前的規模約在140億美元至180億美元之間。而全球的床墊消費市場,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可以達到390億美元。
當Casper于2014年成立時,它的企業愿景在投資者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用一張床墊挑戰平平無奇但是又巨大無比的床墊產業。傳統上,這些床墊企業對產品的定價可不便宜——常常可以達到2000美元。
在定價策略上,Casper產品的售價從最低的350美元至2750美元不等。并且產品都是盒式包裝,由公司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在2019年3月份,由商業網站The Information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2018年,Casper的全年營收約為3.73億美元(其中約有1億美元是在第三季度單季完成的)——這意味著Casper的年增長率為49%。
Casper現在被投資者看做是一只“小獨角獸”,估值也已經達到了11億美元。
據財經網站Bloomberg消息指出,Casper目前正與摩根士丹利以及高盛合作,商討公司的上市事宜——上述兩家券商對Casper的估值基本與外界保持一致,約為11億美元。
延伸閱讀:美國床墊電商第一股營收破億美元,連續4次超過預期!
床墊電商做為一種新興起的商業模式,在短期內從傳統的床墊企業手上搶走了不少的市場份額,但當初期的“淘金熱”退去,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暴露了出來。
眾多的床墊電商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其中的一大原因在于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企業無需進行床墊的生產,而是將該環節外包出去。這在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的同時,也使得企業的競爭開始加劇——更糟糕的是,不同品牌背后與之合作的可能是同一個床墊制造商——這使得產品的同質化越發嚴重。
而且床墊的線上渠道并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渠道,線下渠道所擁有的獨特體驗實際上是線上渠道無法替代的,前期線上渠道的快速增長與亮眼數據很大程度是由于市場基數小。當床墊電商意識到線上渠道的局限性并開始在線下發力時,它們除了要解決門店布局問題少,還發現自己處在傳統床墊企業的包圍當中。
財力雄厚的傳統床墊企業開始在線上發力,狙擊Casper一類品牌——例如Tempur Sealy(泰普爾與絲漣的母公司)日前宣布,將引入線上品牌Tempur Cloud。
而對于Casper而言,上市是其突出市場重圍重要的一步——公司總裁Philip Krim在之前的采訪中表示,Casper希望成為“床墊中的Nike”,在努力打造品牌的同時,Casper也在嘗試擴大產品范圍——除了床上用品外,燈具也是Casper希望一展拳腳的舞臺——不過,這一切一切的關鍵都在于,Casper是否有足夠的經費投入到產品研發的當中——而這又取決于,公司最終能否上市。
(作者:Arthur 原標題:11億美元估值 美床墊電商Casper尋求上市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