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出新規 家具企業回國搶市場
近日,歐盟正式通過了“木材及木制品規例和新環保設計指令”,以進一步提高中國木制品出口到歐洲的門檻。這一新規將于5個多月后強制執行,國內木家具、木制品歐盟出口企業在2013年將面臨嚴苛考驗。業內人士認為,歐盟進口木家具大部分“Made in China”,這一新法規除了將導致中國生產的木材和木制品難以進入歐盟市場外,還將直接引發木家具、木制品企業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大幅提高企業的管理成本。對于國內從事木家具企業來說,如何應對?本報記者采訪了業內多家企業。
自從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家具的出口態勢就開始一路下滑。不僅由于海外需求量的減少而導致訂單大幅下滑,同時受國外對華反傾銷政策、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近兩年內,許多從事出口業務的家具企業都在不同程度的感受著出口業務的艱辛。
而今,歐盟正式通過的“木材及木制品規例和新環保設計指令”,將進一步提高中國木制品出口到歐洲的門檻。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新規無疑將繼續對國內家具出口市場造成重創。一些原本還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堅持銷售的較大型的家具企業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一位常年從事家具出口企業的業內人士坦言:“這一次歐盟的新規也讓我們不再猶豫了,今后就下定決心放棄歐美市場。”
歐盟新規令出口企業雪上加霜
一直以來,美國和歐盟各國都是我國家具的主要出口國。
據了解,此次“木材及木制品規例和新環保設計指令”是對2010年10月20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正式通過的《歐盟木材與木制品法規》的深化和細化,計劃于2013年3月3日開始強制實施。
根據這項指令的要求:今后出口歐盟的木材生產加工銷售鏈條上的所有廠商,都必須獲得FSC的(森林認證)身份證,即必須提交木材來源地、國家及森林、木材體積和重量、原木供應商的名稱地址等證明木材來源合法性的基本資料。
一直以來,美國和歐盟各國都是我國家具的主要出口國。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對美國、歐盟的家具出口值占我國家具出口總值的53.9%。從歐盟此次發布的官方解釋來看,這項指令的初衷是希望進一步改善林業經營和采伐活動,阻止非法采伐的木材進入歐盟市場。
然而,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陶以明表示:“雖說從長遠發展看,提高標準是有利于中國企業提升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但如果按照歐盟的標準,所有的木材都必須提交相應的合法資料證明,這實施起來的難度就太大了。比如一個木質桌子是合成的,其中有些木材來自非洲、有些木材來自英國、還有些木材是來自國內二手市場的,因此如果這個桌子面的木材符合歐盟標準而桌子腿不符合,那么這整張桌子到底符不符合標準就很難界定了。”
陶以明還認為,證明這些木材是否合法的最終鑒定權在歐盟,這也就是說,中國本國的鑒定歐盟是不認可的,那么企業為了出具讓歐盟認可的所有的證明就要花費一大筆準備費用、鑒定費用等等,這就使企業的成本一下大幅上漲。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本身出口到歐洲國家的產品量就不大,利潤就不多,如果再攤上這些多出來的成本,那么企業的出口根本就沒什么利潤可言了。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作為原料的木材能夠保證100%達到合法性或者拿到FSC的認證本身都是比較有難度的。目前,全世界獲得認證的木材大約只有10%,而中國市場上能夠獲得認證的木材還不到1%。因此受到歐盟國家對木材認證日益嚴格的影響,今年的國內家具企業出口市場一片慘淡。
調查顯示,今年國內家具出口的第一鎮廣州大嶺山鎮,其三成以上的家具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而業內人士預測這一數字還會不斷增加。據湖北一家家具出口企業的負責人陳先生表示:“自從歐盟出臺木材新環保標準以來,今年公司過去常聯系的一些歐洲客戶基本沒下單,公司訂單比去年縮減了一半還多。”而在國內家具出口大省的福建省內,已經有25家企業都收到了其歐盟客戶要求公司提供FSC認證的通知。
轉向開拓國內鄉鎮市場
針對國內家具市場的低迷狀況,國內的一些家具生產企業也開始將眼光瞄準了受調控政策影響不太大的鄉鎮市場。
除了歐美國家環保標準日益提高外,目前國內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越南等地出口產品更有競爭力的價格沖擊等其他因素,也都直接導致了國內企業的出口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為此,國內許多出口型家具企業已經紛紛轉戰國內市場和東南亞、非洲等一些環保要求沒有那么高的國家,逐漸放棄了對歐美市場的出口。
廣州藝董木材家具進出口企業公司經理傅子言表示:“現在在歐美市場,企業基本上已經沒什么利潤了,反而是國內的利潤空間更高,所以在歐洲市場賣3件還不如在國內市場賣1件,企業都是把追求利潤放在首位的,因此沒有利潤的市場自然也就不會再進入了。”
寧波富邦格林家具有限公司品牌推廣部經理陳先生也向記者表示:“我們以前有很大一部分業務都是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的,但隨著這些國家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也越來越少,遠沒有國內的利潤高,因此未來我們就會把精力重點放在國內。在目前這樣艱難的出口環境下,出口轉內銷確實是一條比較好的出路,但這也并不一定就代表家具企業在國內市場就一定能夠盈利。首先這些家具企業由于以前的主要市場在海外,因此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并不強,所以轉做內銷的企業首先需要開拓市場、打開知名度,也就是先進入市場培育期。而在這段時期內,企業仍然要以先投入為主,所以在短期內還是難以迅速盈利。
陶以明也表示:“出口型企業將戰場轉移到國內市場的選擇是不錯的。但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樓市低迷,波及到了家具行業,因此,事實上國內家具市場的需求量也在逐漸縮小,因此這些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僅僅有了這個戰略意識還是不夠的,對于國內市場,其還要有一套更全面、更詳實的戰略部署。”
針對國內家具市場的低迷狀況,國內的一些家具生產企業也開始將眼光瞄準了受調控政策影響不太大的鄉鎮市場。誠信集團董事長鄭子昌表示,在樓市陷入寒冬后,其公司及時調整了戰略,加大了對鄉鎮市場的支持。
事實上,對于那些常年從事出口業務的家具企業,其主要根據地和關系都盤踞在海外,因此其在國內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肯定不如那些一直就偏重國內市場的企業,所以如果其想重新開拓國內市場,那么在一些城市的拓展就會很有難度,而如果能夠另辟蹊徑,滲入到鄉鎮等三四線、五六線城市,那么這些地區既受宏觀政策影響小,對品牌的影響力的感知又不如一線城市那樣敏感,這對于出口轉內銷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占領這部分市場的好機會。
但是,目前國內的家具生產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產業聚集程度低,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在產品設計、生產技術、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不夠。而隨著未來更多的家具企業由出口轉內銷,國內的家具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甚至出現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對此,陶以明建議:出口轉內銷的企業若想真正站穩國內市場,必須得苦練內功,以質量為基礎,發展品牌,同時在內部管理上下工夫,引入精細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開支等等,才能真正提高在國內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 上一篇:運送工人“兩頭通吃” 家具搬運貓膩多
- 下一篇:停不下來的紅星美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