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濟南迎換季消費熱潮 購物謹防被促銷忽悠

導讀:
隨著天氣轉暖,山東濟南的各大商場迎來換季消費旺季,大小商家開始為代銷產品不遺余力作宣傳搞促銷。可就在這宣傳促銷活動的背后,卻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發覺的欺瞞消費者的問題。

隨著天氣轉暖,山東濟南的各大賣場迎來換季消費旺季,大小商家開始為代銷產品不遺余力作宣傳搞促銷。可就在這宣傳促銷活動的背后,卻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發覺的欺瞞消費者的問題。近日,濟南市工商部門對轄區內市場開展了一次專項調查活動,結果發現問題還真不少。

買化妝品:“抗霧防霾”是噱頭 

普通的化妝品被冠以“防霾化妝品”名頭,甚至在店內的宣傳中,宣稱其產品“可有效抵御PM2.5”,其可信度有幾何?是不是果真如商家宣稱的那樣,可“抗霧防霾”?

在濟南經十路一家化妝品專營店里,銷售人員正熱情地向消費者推薦多功能的護膚霜。

記者注意到,在一款宣傳單上,用小字寫明“防霾新品”、“抵御PM2.5”、“隔絕霾毒”字樣。銷售人員還煞有介事地介紹,她所推薦的這幾種隔離霜、BB霜等都具有這樣的功能。但隨后,工商執法人員卻在這些護膚品的標注上根本查不出任何有關防霾的內容和標準。

之后,記者與工商執法人員又來到濟洛路一家超級市場里。同樣,幾家銷售化妝品的店家也是無法提供能佐證“防霾”功能的檢測報告。對于以上情況,工商執法人員當場責令商家停止虛假宣傳,并對其立案調查。“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針對抗霧霾化妝品的相關標準,有關‘產品具有防霾功效’的宣傳無法獲得國家相關檢測機構的驗證,存在虛假宣傳之嫌。”對于部分商家銷售抗霧防霾護膚品的行為,濟南市消協秘書長王強表示,一些保濕霜或隔離霜產品不僅不能隔離空氣中的細顆粒物,若消費者聽信宣傳,將產品厚厚地涂抹在臉上,反而更易吸附細顆粒物,從而增加皮膚過敏的風險。

訂購家具:暗中銷售滯銷品 

隨著維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訂購家具時簽訂訂購合同,可一些缺少具體尺寸的合同卻令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亂了方寸。

濟南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今年2月初,他與濟南某品牌家具代理商簽訂了萬元家具訂購合同,之后對方到場測量確定了尺寸。誰知,3月初送貨上門時,李先生這才發現家具的實際長和寬分別短了10厘米和15厘米。

由于合同中沒有標明尺寸,李先生也拿不出有利的證據,在與商家協商未果后,李先生只好向工商部門求助。經工商人員調取商家進貨記錄發現,該家具進貨日期為去年11月,竟早于實際消費時間。

無獨有偶,市民季女士訂購的櫥柜,水池槽同預定的電冰箱位置出現了14厘米空隙,幾個單柜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縮水。由于季女士為爭取商家優惠額度,早早地簽訂合同,同樣沒留下任何證明預定尺寸的證據。

記者了解到,自進入三月份裝修高峰期以來,濟南市12315熱線已受理了8起涉及訂購家具尺寸偏差的申訴。

業內人士表示,受商家促銷活動即將到期、月底“沖量”打折等的影響,消費者在匆忙中簽訂訂購合同、來不及確定具體尺寸的情況屢見不鮮,給商家留下暗中銷售滯銷產品的機會。

對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可以通過追加補充協議、在收款收據中加注具體尺寸等方式彌補主合同的不足,以防陷入訂購陷阱。

(原文標題為:濟南各商場迎換季消費旺季 購物謹防被促銷忽悠 )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