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流通行業變遷:從一票難求到一站式購物
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中國家居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一票難求到如今一站式情景Shopping,行業形態更加細分、家居品類更加齊全、服務更加完善、購物環境已比肩世界級賣場、消費者家居品位與消費理念日益提升。以紅星美凱龍等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與中國消費者一起成長,共同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行業進步與中國家庭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與演進。
70年代:買家具一票難求
剛改革開放時,家具絕對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件”。最開始添置家居用品都要向公家申請,到后來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家具開始憑票供應。當時根本就沒有家具城或者家居賣場,甚至連“家居”這個詞都沒有,在當時的計劃經濟大背景下,全北京只有前門、西單、西四、東四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家具店。
80年代:買家具連夜排隊
到了80年代初, “一票難求”的局面基本結束,百貨商店也開始有了經營家具的部門。80年代在北京的各大展覽館、體育館,如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北京展覽館、自然博物館等,名目繁多的家具展銷會比比皆是。這些展銷會的主辦方有家具企業、有展覽公司、有百貨公司,還有一些沒有聽說過的所謂“實業公司”等,但是買家具還是要排隊,有時都要連夜排隊。
90年代:買家具到家具城
90年代初,家具展銷會的形式依然存在,但由于展銷會本身的性質不能保證產品的售后服務,后來逐步出現了固定家具城,固定地點常年進行銷售,這也是現代綜合類家具賣場的雛形。這些“新事物”的出現初步緩解了家具供給不足的狀況,老百姓購買家具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1998年和1999年,宜家、百安居等洋超市陸續進軍中國,國有超市業態的好美家、東方家園等也相繼成立開門營業,這豐富了中國家居流通形態,競爭愈來愈激烈,服務隨之水漲船高。
現如今:買家具一站搞定
如今的家居大賣場集家具、建材、家飾、廚衛電器、設計、裝修以及智能信息、文化傳播、展覽演示、購物休閑等綜合功能為一體,可以實現一站采購,減少了采購時間,降低了不少采購成本。改革開放三十年,是家居業快速的發展的三十年。作為行業領導者,紅星美凱龍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縮影。近日,這家成立于1986年的家族企業將要迎來第27個生日。從1家店到全國110多家連鎖家居mall,從20平方米小廠房到全國860多萬平方米經營面積;從部分品牌合作到全球家居500大品牌聚合,紅星美凱龍這樣的企業已漸漸不能再用家居企業這樣的稱謂,因為他們正在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家居消費理念及審美品位,這對于有著“家文化”深厚情感的中國人來說,不僅承載了人們對于血脈之情、美好生活的期許與愿望,對行業而言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與開發潛力。
- 上一篇:兒童房裝飾裝修規范發布
- 下一篇:寧波家具與泉州工藝品的跨界“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