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廣東工業設計展開幕 新中式家具撩動你的古典情懷!
從潮流的時裝T臺到民族風的音樂,從現代的仿古建筑到風格空間的布置,近年來,新中式的浪潮勢不可擋。中國家具該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于是,這種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立足于當代生活方式的創新,將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新中式家具便應運而生,成為一種設計和生活的時尚。
日前,第八屆廣東工業設計展在琶洲開幕。廣東工業設計展兩年一屆,是我省規模最大的工業設計專業展覽。今年,它以“服務廣東制造,驅動轉型升級”為主線,集中展示了第八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逾千件優秀作品。作為廣東原創設計的代表,新中式家具有望成為未來主流的消費趨勢之一。
親民于生活
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新中式家具的興起,與當代人的這種審美以及追求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眾所周知,傳統明清古典家具大多采用名貴的硬木制作,價格昂貴讓一般家庭即使喜歡也只能望洋興嘆。而新中式家具不像紅木那么具有藝術性、收藏性但又失之于曲高和寡,而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兼具新中式的意境設計與功能實用性。
中式多寶柜
點評:在明式茶幾的基礎上做有機延伸,柜門表面用國卷圖案進行裝飾;配件突出傳統紋飾,整體效果較好的體現了新中式風格特點。
從2017年亮相的作品看,大部分新品外型上,線條簡約流暢、木色沉穩、邊角圓潤、造型典雅。工藝上,將中國傳統榫卯結構與現代工藝相融合,又以手工雕刻的形式獨見精細、雋永。材質上,它多采用榆木、柞木、櫸木、胡桃木、水曲柳、楠木、楓木等材料,少量結合金屬、板材、玻璃、布藝等點綴來降低生產成本。若以價格而論,僅為傳統黃花梨、金絲楠、酸枝等名貴紅木家具的一兩成,相當親民,所以越來越受到年輕家庭青睞。
竹、聆、靜·椅(概念組一等獎)
點評:對中國家具的形態也是掌握得非常的好,把中式的寧靜、飄逸的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文人墨寶的秀雅之風盡顯其中;而五金件節點為加固產品的穩定性做出了比較好的處理,為日后量產留下了伏筆。
在傳統印象中,有人認為中式家具好看不好用,特別是在坐具方面,部分明式坐具的線條過分橫平豎直,與人體的腰背部曲線難以貼合。例如清式坐具背部繁復的雕花,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是新中式家具在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如沙發扶手、背靠、椅子的靠背、座板等,融入了科學的人體工學設計,具有嚴謹的結構和線條,沙發坐墊部分的填充物偏軟,靠背部的偏硬,加上特制的腰枕,貼合人體曲線,更具人性化設計。
木生花·沙發
點評:在中式羅漢床基礎上進行現代創新,利用實木與布藝相結合,巧妙發揮材料自身軟硬特性,創新工藝細節處理恰當,體現整體美感。
在體驗了這些新中式家具后,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指出,家具設計產業潛力巨大,要努力適應大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不斷推出新構思、新設計、新產品。從目前市場看,新中式家具也逐漸成為了人們家居生活的新寵,從中老年的高端群體到年輕受眾,開始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寄情于器物
你有多久不曾仔細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有多久不曾靜下心專注的品一杯好茶?資訊爆炸的年代讓現代人過著忙碌且高壓的生活。北宋理學家程頤詩中描繪的“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這種靜下來、從容不迫的用心感受,成為新中式家具在當下日益流行的注腳。
體驗天地萬物與生俱來的美感,進而包含了意蘊豐富的文化精神,這是新中式家具追求“以器載道”的魅力所在。在家具專項賽作品區,可以看到這些新中式家具已不再只是形式上的美感,更兼具著所要傳達的無形之道。例如設計上采用簡約利落、流暢舒展的水平線條,不假裝飾的手法來詮釋器物帶給人的平靜感受,并運用東方特有的線條美,在端面描繪翹首的意象,單純卻韻味十足。作為托承“人”及圍合“器”之用,新中式家具雖然具有現代氣息,但在設計中依然能夠看到傳統古典文化的痕跡。如山水、瑞獸、回紋、花卉、如意等,極具浪漫、濃郁色彩的東方之美。而整體的不同造型,又表達了層次與空間的秩序美感,體現天地有序的道理,讓你從感受器物所帶來的美好中體恤萬物,改變對生活的態度。
山水·沙發
點評:蜿蜒起伏的山巒,用濃淡不同的布藝表達,寫意又蘊含實用,融中國文化意境于家具產品,打造現代中式生活方式。
“新中式家具雖傳承了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但它卻不是簡單的傳統元素的堆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彭亮認為,與傳統的家具不同,新中式繼承了古典文化的精髓,拋卻煩冗笨重的形態,以簡單的家具設計,以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重新演繹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具。這里關鍵不在于外觀上的中式元素,而在于滿足“中國人”生活方式或需求。而生活,或者說生活方式,必然與文化緊密相連。換句話說,它是以東方審美的思維詮釋時代生活觀。因此它永不過時,且時間愈久愈散發出迷人的韻味。
延伸閱讀:新中式現代實木家具,2017年將呈現的三大發展方向!
“貧民窟椅子”
2016年,巴西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因為世界杯、奧運會都在巴西舉行。這股巴西熱也就開始延伸到設計上去了,巴西一向不缺現代設計師,無論建筑、規劃、產品、平面設計都人才濟濟,只不過地處偏遠,又用的是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聽不懂、看不會的葡萄牙語,所以不太關注而已。到了真是要看他們的設計,好作品還真是不少呢!
這把扶手椅是設計師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自己用手工一點點地粘起來,手工制作是這件作品的突出特點。圖為設計師坎帕納和“法維拉(貧民窟)椅子”
就拿家具設計來看看。2003年兩個設計師費爾南多·坎帕納和阿貝多·坎帕拉設計了一把叫做“法維拉”的椅子。艾德拉公司出品,這里的“法維拉”是貧民窟的意思,用碎木粘貼擠壓而成的這把椅子就令人心情大好,完全是苦中作樂,有很典型的巴西人的性格特點。一邊是幾乎一半城市人口失業,另一邊則是全民全心全意投入的嘉年華,開開心心,無憂無慮,苦樂共存,黑色幽默十足。
“法維拉(貧民窟)椅子”用的是純粹天然材料:碎木片,這把扶手椅是這兩個設計師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自己用手工一點點地粘起來的,手工制作是這件作品的突出特點。這也成了坎帕拉兄弟設計的一個標志性特點。
這把椅子并沒有內在的結構構架,就是用自然的碎木片粘貼拼湊成的,比較長的木條用釘子交疊固定,其他部分就粘合,整把椅子沒有標準設計,就是隨手視木料的情況而選擇,具有極大的隨意性。
“法維拉”椅子是這兩位巴西設計師設計的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了。他們是地道的巴西人,貧民窟旁邊長大,年年參加嘉年華狂歡,垃圾是他們設計時最容易聯想、使用的材料,比如廢橡皮管、塑料盒、飲料罐、各種紙巾、廢舊的毛絨玩具上扯下的線圈。巴西人雖然大多數非常貧困,但是他們能夠在普通、窘迫的生活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生活用品來。狂歡節的桑巴是巴西設計的動力,垃圾創造、狂歡文化融為一體,是巴西大眾文化的源泉。這也就是坎帕拉兄弟設計的動力。
為什么“法維拉”椅子叫做“貧民窟椅子”呢。這是因為巴西里約熱內盧最大的貧民窟在一個叫做“法維拉山”的小丘陵上。在巴西,貧民窟是指50戶以上的人家聚居在一起、房屋建筑未經規劃、無序自行建造、占用他人或公共土地、缺乏必要衛生設施的居住區。因為空間狹窄,不得不用盡空間,見縫插針,貧民窟給坎帕拉兄弟啟發,他們以碎木頭拼接黏合做椅子,裸露的木材散發出木頭的清香,雜亂無序地拼湊方法傳達出一股強烈的生存味道。
阿貝托·坎帕納是哥哥,原本是律師,后來成為藝術家和設計師。弟弟費納多·坎帕納早年學習建筑。阿貝托后來開了間工作室,他的弟弟很快加入進來。兩兄弟的合作像是“理智與情感”的長短互補,律師出身的阿貝托擅長直覺的造型、色彩和結構,是藝術元素的創造者;而建筑師出身的費南多則在設計里加入了現實的計算和考量,是功能性的創造者。他們居住在圣保羅,巨大的圣保羅充滿了 “混沌”和“無序”,成了他們倆兄弟設計原則中的“無序”的設計語言,他們設計總是有這種無序感存在:錯綜纏繞的繩索、隨意垂墜的塑料管子、恣意縱橫的金屬棍,他們的所有作品都有巴西無限的激情和熱度。
他們總是從工業成型的材料入手選擇設計材料。塑料管子、毯子、氈子、繩子、紡織品、破碎的木料,他們用纏繞手法設計的繩索椅就是一個通過工業材料尋找設計答案的典型例子。
對他們來說,“貧民窟椅子”——“法維拉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說這把椅子“是我們國家的肖像,盡管歐洲殖民文化對巴西影響很大,巴西的本土文化非常美麗。這是一種無法抄襲的美麗。”
坎帕納兄弟設計的家居作品,在歐洲很多博物館都有展出。其中,他們設計的棉繩椅,現為美國MOMA博物館永久性藏品。而“貧民窟椅子“也已經出現在不少設計博物館里面了。
(記者:李震林 原標題:新中式 新概念家具撩動你的古典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