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撿廢木料 做手工家具贈親友
走進新疆庫爾勒建設街道康都社區居民、62歲的李代軍家,隨處可見他純手工制作的凳子、椅子、桌子,就連魚缸的架子,也是由他一手打制的。而這些手工家具,都是他利用在小區里撿來的裝修廢棄木料制作而成的。
除了自家使用外,熱心的李代軍還將制作的200多件手工家具陸續送給了鄰居和親戚朋友,讓大家享受到了“私人定制”的感覺。
5月24日,記者走進李代軍的家中,聽他聊聊制作這些手工家具的樂趣。
退休重拾年輕手藝
李代軍是個“能人”,不僅會寫一手好字,而且還能敲敲打打,做一手好家具。而這門手藝并非“科班出身”,只是他年輕時的一門愛好。
“我年輕時打過鐵,當過鉗工,搞過電焊,修過拖拉機,喜歡琢磨手藝,反正技多不壓身。”李代軍的木工手藝全憑自學。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所在的30團來了一批上海支邊青年,其中有一位精通木工手藝的師傅。這位師傅做的家具比其他木工師傅的更精美,看上去很精致。這讓李代軍非常羨慕,萌發了學習木工手藝的想法。
從那以后,李代軍閑暇時就喜歡湊在這位木工師傅旁邊,看他制作家具。一來二去,他便略懂了一點木工手藝。“大件家具做不出來,做個凳子、桌子不成問題。”當年,李代軍結婚時,家里的一些小件家具都是他自己一手打制的。至今,家里還有一張小木凳,就是當年結婚時打制的,一直用到現在都沒有“退休”,特別結實、耐用。
2005年,由于身體原因,李代軍提前退休了,并搬到庫爾勒定居。但是住進城市后,多年來養成的“閑不住”的“毛病”,讓他差點憋出病來。“剛開始還打打麻將,可是時間一長,身體更糟糕,坐到麻將桌前就頭昏腦漲。”李代軍說,為了讓自己有點事情做,他開始重拾年輕時的手藝,在一敲一打中找尋著生活的樂趣。
出門旅游不忘“取經”
李代軍的木工手藝不算精良,會做的家具也只限于凳子、椅子、馬扎、麻將桌等,但每一件家具都傾注著他的認真勁。
李代軍打制家具所用的木料,都是從小區里“淘”來的,不花一分錢。搬到庫爾勒后,小區里經常有住戶裝修新房,每次路過單元樓下,李代軍時常會看到整塊的木板被丟棄在門口。“我看都是上好的木料,扔掉太可惜了。”李代軍將這些廢棄的木料全部搜羅起來,放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用來打制家具。
做木工活敲敲打打,難免會發出噪音。為了不打擾其他住戶,一間幾平方米的地下室,是李代軍的工作間,他每天都要在這里干上一兩個小時的木工活。
在李代軍家的陽臺處,擺放著兩把躺椅,平時,他和老伴兒最喜歡一 起坐在躺椅上聊天、逗趣。而關于這兩把躺椅,還有一段小故事。
幾年前,李代軍與家人前往四川閬中探親、旅游。有一天,他在 入住的一家賓館的房間里,看到了兩把躺椅。“我當時就眼前一亮, 因為很少見到這種工藝制作的躺椅。”李代軍從入住賓館后,一 直惦記著這兩把躺椅。臨走那一天,同行的侄兒跑到附近的便利店買了一把卷尺,兩個人對躺椅的尺寸進行了細致的測量、記錄,準備回庫爾勒后打制出兩把一模一樣的躺椅。
從外地旅游回來后,李代軍足足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幾番拆拆裝裝中,成功打制出了一把躺椅。之后, 他又接連打制了四把這樣的躺椅。
延伸閱讀:木材余料 不可被低估的價值
手工家具贈送親友
這些年,除了自己家用,熱心的李代軍還將自己純手工打制的200多件家具陸續送給了鄰居及親友。而但凡來家里做客的人,也對他做的凳子、椅子等家具愛不釋手。
李代軍做得最多的家具是可以折疊的木馬扎,也是最受大家歡迎的一種家具。“我做的馬扎和市場上賣的不一樣,要比普通的馬扎高一些。”李代軍拎起一把木馬扎向記者展示。
木馬扎的工藝雖然與市場上銷售的無差別,但是一對比就會發現,李代軍做的木馬扎要比別人的高出10厘米左右。“老人腿腳不方便,如果馬扎太矮了,一坐下去就不方便起來,我做的高度恰好方便老人起身。”李代軍說。
木料是廢棄的裝修材料,但是清漆、木工釘等都需要自掏腰包解決。李代軍光這一項支出,就花費了一千余元,但是他卻一點也不心疼。無論是大件的桌子,還是小件的椅子、板凳,前期設計很重要,也最費心,而后期的制作也會耗費不少力氣。對此,李代軍笑稱,不想閑下來,聽著敲敲打打的聲音,就會感覺到一種生活的樂趣。
“我就喜歡學習手藝,琢磨的過程很有趣。”退休后,李代軍參加了不少社區組織的培訓班,就連阿姨們熱衷的面點、烹飪等培訓班,他也積極參加學手藝。在學習的過程中,李代軍樂享著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原標題:老人撿廢木料 做二百余件純手工家具 記者:耿榮榮)
- 上一篇:珠海出現“神奇床墊” 被騙者多為老人
- 下一篇:佛山龍江鎮家具企業抱團外擴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