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家居業競爭白熱化 轉型強化設計產業鏈
日前,某家居平臺宣布將建設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的家居國際設計中心,在東莞家居業界引發了一場關于設計何去何從的熱議。
同樣引發熱議的,則是不久前3家家具企業倒閉之后是否引發了東莞家具行業倒閉潮的爭論。
家具產業是東莞特色制造行業,全球80多個國家元首都使用東莞制造的辦公家具產品。然而,伴隨著制造業產業梯度轉移帶來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國際市場的疲軟,在東莞野蠻生長近20年的家具產業陡然步入轉折期。
在這個背景下,向設計轉型被視為東莞家具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政府層面已經積極行動。厚街提出將把東莞國際名家具設計研發院打造成為一個服務全東莞家居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
在企業層面,各類家具設計機構在東莞厚街、大嶺山等家具企業聚集地安營扎寨。各類設計師在東莞的集聚程度也大幅提升。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東莞家居業要實現向設計轉型并非易事,這次轉型需要建立一個家居文化設計的生態系統來實現這個目標。對于東莞家居業來說,在完成產業的積累之后,如何完成產業升級的臨門一腳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設計短板制約家居業發展
國際工業研究中心(CSIL)在4月發布的全球家具產業報告中透露,中國家具銷售從2009年至2014年實現了101%的增長。
東莞作為國內家居產品內銷中心,同樣在發展的快車道上持續狂奔,同時遇到了發展瓶頸。東莞家具業過去以低端跑量,接單貼牌為主的產業增長方式已經觸到天花板。
在這個時候,本來可以幫助家居業突破天花板展翅飛翔的翅膀——設計,并沒有適時跟上。
在巨大的轉型壓力之下,東莞家居企業將加大設計創新力度擺上了議事日程,并試圖借此破解當前家具行業的迷局,找到行業在逐步失去制造優勢現狀下的突圍路徑。
許多家居業人士談到家居設計時都對現狀感到不太滿意。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家居業是時候大力推進設計創意,改變國際上認為中國家居業只會抄襲不愿創新的陳見。
從表面上看,打造國際設計中心似乎是中國家居業試圖在國際同行面前獲得尊敬的“意氣之爭”。但從根本上來說,家居行業對設計的重視更多是因為來自市場無形之手的影響。隨著國內消費者生活水平以及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剛需,而對家居產品在文化層面、設計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居業近年來盛傳一句話:“過去僅僅是售賣家居產品,現在售賣的是生活方式和文化。”
軟裝設計師成“香餑餑”
誠然,伴隨著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家居行業不得不加速向設計創意的目標轉型。
更重要的是,目前或許正是家居企業轉型的最佳時機。當前家居企業如果仍然以貼牌加工為主,訂單量以及利潤率都會不斷下滑。轉型求發展,正成為這些家居企業的急迫需求。有壓力就有動力,感受到轉型壓力的家居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升級。
近年來,東莞家居行業與設計的結合正在加速,并呈現出跨界整合的趨勢。而消費者對設計的需求和付費意愿也在提高。
一名軟裝設計師說,最近兩年雖然家居行業整體情況不佳,但是廠家和品牌更加重視設計了。因此,這兩年設計領域已有一點“風口”的感覺了。
厚街在名家具展館旁規劃建設了全長5公里的家具大道。目前,這5公里家具大道兩邊,有不少國內國外知名的家具品牌設立了展廳。平時可以作為品牌樣板店、旗艦直營店。展覽期間,則可以更為有效地對接展會的客商和專業買家。
相關閱讀:東莞家居賣場競爭白熱化 賣場如何轉型?
伴隨著幾個大體量展貿平臺的建成,近兩年家具大道的品牌展廳逐步轉移到綜合性平臺內,而這些品牌展廳騰出來的空間,迅速被設計機構所占領。
雖然東莞設計資源正逐步增加,但是行業對設計資源的爭奪卻更激烈了。
“軟裝設計師供不應求,我們過去一個月一般能夠招到一個軟裝設計師,現在3個月都招不到一個。”酷坦哥軟裝中心執行總裁王宗棠感嘆說。家居電商平臺Ihomec總經理周子淇表示,該公司也意識到設計師對于未來家居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將專門在網站開設設計師聊天室平臺,為設計師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吸引設計師資源在該平臺集聚。
東莞家居業界的另一種措施是建平臺把設計資源留住。近日,東莞名家居世博園啟動了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的國際設計中心項目。這一國際設計中心的目標并不僅僅是打造一個時尚設計的平臺,同時更是一個家居企業提升設計水平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優秀家居設計創意服務商的孵化平臺。
此外,該國際設計中心將試圖打造一個為企業轉型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公共服務平臺。
名家居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將涵蓋家居電商、軟件開發、教育培訓、家具博物館、知識產權保護等業態。借助豐富的業態和較強的支撐,該設計中心試圖讓東莞變成國內家居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最快的地方之一。
知識產權優勢逐步凸顯
國際名家具設計研發院院長陳芳介紹說,該研發院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家居原創設計,尤其是推動設計與消費者需求的結合,讓消費者從中真正受益。同時,該研發院比較重視原創設計推廣和知識產權保護。陳芳認為,當前家居設計出現了跨界整合的趨勢,從建筑設計到室內裝飾設計再到家具產品設計、飾品設計大有打通的趨勢。設計研發院將通過發起設計大賽、推動設計發展、跨界整合資源等方式推動東莞家居設計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5月22日上線至今年7月9日,中國東莞(家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以下簡稱家具快維中心)累計受理調解侵權糾紛52宗,成功受理企業提交預審案件304宗,預審合格并提交國家知識產權局案件271宗,已獲得授權268宗;協助東莞市中院開庭審理家具侵權案件4次,審理案件11宗。
接下來,家具快維中心將繼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爭取政策支持,放寬快速預審的權限,進一步激發家具業加強原創設計、創新發展的積極性。
7月2日起,東莞市內家具企業法人以個人身份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可申請進入快速審查通道,享受最快2至3日內獲得專利授權的便利。家具快維中心統計發現,2014年東莞家具外觀專利申請有2519件,其中以個人名義申請的有2201件,而以企業名義申請的只有318件,家具快維中心發揮的快速授權作用一直都有限。
“按之前的規定,企業法人以個人名義申請家具專利,沒有資格進入快速通道,這與企業實際的需求有所不符,我們于是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據理力爭。”家具快維中心主任李惠光介紹說。
“家具企業老板以個人身份申請、持有專利,有很多歷史緣由,其中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方便企業運作,尤其是股份制公司;另一方面以個人名義申請,在繳費時選擇緩繳年費,可享受更大的優惠。”知情人士分析說。
訪談
東莞家居設計缺少整合
國際名家具設計研發院設計總監劉曉輝:
“東莞設計行業不缺人才,也不缺工廠,更不缺市場,但是缺乏整合”。在劉曉輝看來,過去很多家具工廠的設計人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因為他們做的工作更多是模仿現有的設計,更多是按照工廠老板的意愿執行設計方面的工作。
劉曉輝說,家居消費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包括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如今的主流消費群體更多是70后、80后的年輕一族,他們受教育程度很高,對設計的需求、要求以及付費意愿都很高。與此同時家具行業也相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廠正面臨巨大的挑戰,家具工廠現有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瓶頸位置。
與此同時,許多資金進入家居行業,現在地產商、裝修公司都在做家具,電商同樣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還有來自其他行業的跨界競爭。
在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不但產品設計要變,行業服務模式也需要變化。對于企業而言,不能生產一個東西全國都能賣,要專注,要極致,要有品牌。企業應該成為終端和生產的鏈接渠道。而對于設計師而言,為了適應消費者的變化以及市場的變化,設計必須專業化,按需要設計,而不是先設計。設計師應該選準方向,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細分市場領域。未來設計師是過剩的,不專精就沒有競爭力。
劉曉輝認為,家具行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多主體競爭也會帶來行業的洗牌,設計師需要更好地發掘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避免遭遇危機。
過去人們基本都是在家具城購物,但是現在很多人網購。對于設計師而言,渠道變化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市場上消費者被截流的情況很明顯。消費者都選擇網購,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不在市場上購物,那么設計師僅僅觀察實體賣場已經看不準市場的真正方向。
過去設計師都是跟著工廠走,設計風險都轉嫁到工廠,工廠的風險很大。為此,設計師應該在生態鏈條上前移。設計師前移的目的是脫離工廠,真正接近消費者。例如根據某小區戶型的具體戶型進行研究,設計出產品,讓產品受到市場檢驗。然后再回過頭讓經銷商和廠商進行生產和銷售。
未來加工和設計是分離的,設計師可以在網上賣設計,也可以與優秀的工廠合作形成單品品牌。
此外,劉曉輝很看好東莞家居設計,東莞有產業集聚,同時還有展覽會,行業比較成熟。在這個鏈條上,設計師的成長機會比較大。
觀點
東莞如何打造家居設計生態圈?
要讓設計資源在東莞更為集中,發揮更大的推力,許多家居業人士紛紛表示,寄望于東莞家居設計生態圈的打造。但是,設計生態圈的搭建和形成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東莞政府和行業應該如何采取措施推動這一家居設計生態圈的形成呢?
對于這一話題,記者邀請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博士、東莞國際名家具設計研發院院長陳芳以及自由塔品牌創始人、著名設計師于新苗參與了此次討論。
向勇 家居設計生態建立需要一個硬件來承載。以名家居世博園國際設計中心為例,這樣的文創園區應該分為3個階段,首先需要形成一個文化聚落,利用當地的文脈,打造具有膜拜價值的空間。第二,需要聚集創意人士,這需要地區的配套扶持政策,而且扶持政策不應與其他地方同質化。第三,立足本土資源和優勢,在全球文化產業的分工上占有一席之地,形成生產要素的聚集。
目前,東莞許多家居設計品牌都是西方化的,但這些看起來西化的品牌并不是來自真正的西方,而是家居企業想象中的西方。一味西化是不對的,但是一味復古也是不對的,行業需要樹立文化自信。在東莞,制造業是基礎。東莞發展家居設計和文化創意,應該發揮當地與其他地方相比的比較優勢。在保持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凝聚力和帶動作用,打造有聚集力的平臺。
于新苗 我認為要建立家居文化創意生態,最關鍵是設計成果的產業轉化能力。首先,要實現產業的集聚,產業倒推設計的發展,對設計資源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第二,家居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通過文化創意資源的集聚來推動產業發展。加快從設計到商品的轉換過程,縮短轉換周期。第三,厚街已經有很強的產業基礎,那么接下來應該對家居行業的每一個業態進行孵化,讓原創設計有效益,能夠與商業模式實現很好的結合,形成造血功能,形成核心競爭,對產業資源進行深度整合。
陳芳 現在中式家具大家都看起來差不多,沒有太多的辨識度,大家都想快,于是相互模仿。現在東莞的制造業有不少是做OEM的,這與中國浮躁的環境,沒有給設計師沉淀的時間和機會有關。我相信未來東莞家居設計生態圈會逐步形成,但是生態圈應該圍繞產品這個中心,圍繞產業鏈的優化和完善來進行,慢慢地吸引更多室內裝飾、產品、平面設計師、攝影設計師等等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到這里聚集。
東莞家居設計目前最需要提升的仍然是產品設計。未來其實也不需要設計師長期呆在東莞,只要東莞的設計生態圈形成了,全國各地的設計師的品牌可能都會留在東莞。而設計品牌在東莞,東莞的設計生態圈就能形成。
(原標題:轉型壓力大 競爭白熱化 記者:盧真偉 實習生:張玉宇 謝晶晶)
- 上一篇:上半年家居市場表現低迷 大幅反彈可能性小
- 下一篇:新家居賣場難過三年培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