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北京三店僅剩一家 網紅家居或遭“生死局”
5月的最后一天,在抖音紅人羅永浩的直播間里,出現了“造作”的身影。茶花套碗、8點椅,兩款造作新家經典的產品,被老羅特別介紹。在講解完這兩款產品后大約1小時,屏幕上顯示的數據是,已售出700多套和200多把。面對兩款產品差不多打完6折和7折的價格,直播間里的粉絲們似乎也沒被老羅的舌燦蓮花說動下單。
造作,這個備受關注的品牌,曾被老羅稱為“迄今為止,我覺得最有希望成事兒的中國新興的城市家居/家具品牌。”
距離2017年5月的B輪融資,已經3年,造作沒有傳來任何新的融資消息。這個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如今在百度搜索關鍵詞,聯想出來的第一條就是“造作家居快要倒閉”。
而Z Media也了解到,造作北京曾經的三家店面,目前僅剩頤堤港店,這也是造作的首家線下門店。2018年在西紅門薈聚開出的新店,僅運營了兩年,于4月26日撤店,悄然離場。此外,其位于長楹天街的店鋪也早就結束了合同,關閉了。
延伸閱讀:【家居簡訊】造作獲得 2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等
到底怎么了?
造作新家北京頤堤港店
上一條有關造作的大規模消息還是在2019年2月底,某自媒體報道“這家企業閃電裁員,裁掉了2/3的入職兩年以內的員工,涉及百余人”。盡管造作方面回應稱:“這是不實報道,已經和媒體交涉。”但家居圈內圈外,有關造作資金鏈緊張、大面積關店的傳言還是四起。
自2014年9月1日造作團隊成立,這家已經走過了5年的網紅品牌,似乎來到了一個“生與死”的路口。
交貨慢 服務差 質量堪憂
消費者頻頻投訴
進入新浪微博“造作新家官微”頁面,并不活躍的轉發和留言中,還能在部分微博的下方,發現消費者的投訴。
一位名為“Mr-四夜On-the-road”的用戶在5月24日留言,“你們發貨速度簡直太慢了,體驗太差,年前定的延期了三次,又給拖到6月底了……”而面對官微“由于種種原因的發貨延遲”的解釋,這位網友并不買賬,回復稱“不能按期發貨,就做好下單前的預警提示,提前告知,而不是讓人下單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發貨。”
造作新家官微截圖
一位名為“愛立”的網友也于4月14日留言,“快倒閉了,貨都發不出來,半年多了沒發貨。”在線下店購買的產品,同樣遭遇了發貨逾期,網友“德和之一顆鹵蛋”發微博稱“話說疫情過后,在你們線下店買的兩件家具,不到3月份買的,現在已經5月中旬,而且還在逾期發送日期,兩件還不是同時發貨,而且客服態度很差,請問往哪里投訴?”該網友10多天后繼續發微博稱“又推遲到6月12日發貨,你們真的夠了”。
造作新家官微截圖及網友微博截圖
發貨延遲是造作一個典型的槽點,并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不可否認的是,今年初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品牌的生產、物流都受到了影響,但也有大量品牌已經逐漸步入正軌。在網友的投訴中我們看到,造作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而且并沒有在消費者購買前,做好充分的提示。
除了遲遲不能發貨的牢騷外,產品質量、售后都有消費者在微博留言吐槽。一位名為“二朝八蛋”的網友評價了五個字——“售后太爛了”,這位網友之前還留言“售后什么都不管 要買的請留神”;一位名為“Mikkoooooooo”的網友對一款蝴蝶茶幾的質量很無奈,寫道“桌面掉漆根本不能用”,而面對官微“有和客服反映嗎?”的詢問,該網友寫道“反映過換了一個新的,但還是一樣的掉漆。后來就沒有再聯系,認了。。。”不難看出,網友語句里透露出的些許無奈,Z Media在造作官網上查詢得知,這款蝴蝶茶幾售價1299元。
造作新家官微截圖
從互聯網到家居
名校MBA畢業生的演講稿
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是有關造作創始人舒為的報道,這位美國斯坦福大學MBA,曾經的互聯網高管、創業明星,一頭扎進了一個她完全不熟悉的領域。
造作高管團隊,居中者舒為
舒為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在互聯網行業,大家是舉著錘子到處找釘子,只會擔心釘子不對,錘子砸錯地方。但在家居領域,大家不是到處找釘子,而是到處找錘子,滿地都是釘子,只要你的錘子夠大,悶著頭錘就是了。”舒為的比喻中,錘子代表資源,而釘子代表問題。用資源能解決問題,商業邏輯就能成立。
舒為認為,“造作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僅僅在于設計,品牌的背后是一整套宏大的產品管理體系。造作從用戶端發起調研,做各種量化分析,做材質定義,做功能定義。各類定義完成之后,我們再做整體研發,這是一套復雜的流程。一個產品從想法到落成,中間會經歷漫長的過程。市面上大多數公司很難真正去模仿這套機制。”
據說,就連馬云都評價:這是帶著“名校MBA畢業生烙印”的演講稿。
在舒為看到的家居領域的產品設計、供應鏈等問題,其實這些年也一直在改變。且不說各種中國原創設計師的崛起,就連國內許多品牌企業在產品設計、研發上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再加上“設計”一詞在家居行業的受追捧,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賣場龍頭的扶持,許多大廠對供應鏈的梳理,看似落后、初級的家居領域,其實早就不是當初的模樣了。
定價高 庫存多
購物中心實體店壓力山大
6月3日下午15點至17點,Z Media記者在頤堤港商場地下一層的造作新家門口觀察發現,近兩小時的客流總量為11人,逛店顧客多為年輕情侶,人均逛店時長約為5分鐘,無購買和成交。Z Media記者進店看到,線下店鋪的優惠及促銷活動較少,導購員并沒有主動熱情接待顧客,消費者基本都是自己單獨在看,沒有導購講解。
造作新家北京頤堤港店內部
在造作新家官網上查詢得知,目前造作線下實體店均位于高級購物中心,北京頤堤港、深圳萬象天地、杭州大悅城……高昂的租金壓力可見一斑。某國內一線家具品牌銷售總監表示,“坪效比”一直以來都是商業零售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據造作公開的數據顯示,店鋪的形式多為1000平米的形象旗艦店或400平米的標準店,其門店綜合坪效超過4萬元,客單價接近3000元。
Z Media也簡單的算了一筆賬,以造作400平米的標準店來計算,按照綜合坪效,門店年銷售額平均為1600萬元。這就意味著,每個月造作門店需要達到133萬元的銷售額。以客單價3000元計算,每月至少要有443位以上的顧客產生購買行為,但家具又是一個低頻消費的品類。而據Z Media的實地探訪觀察,造作要達到這一水平還是有一定難度。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從事家具制造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Z Media,造作產品的設計沒問題,但定價過高,和宜家、無印良品相比,高出了太多。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買不起,有錢的年輕人又不太看得上造作的品質,因此造成了兩頭的尷尬局面。該人士還表示,“造作所標榜的供應鏈,是找了許多南方的家具大廠,但這些大工廠都是按訂單生產的,所以庫存成本都會積壓到自己身上。造作供應鏈薄弱,并且貨期時間也不能保證,經常斷貨,或者很長時間發不出貨。”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家具品牌中國區負責人表示,“從去年就聽說了造作資金鏈緊張、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傳言,因為產品銷售不好,現金流很差,庫存壓力也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開始,造作開放了加盟業務,宣布在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招募合作伙伴,并直指目標“一人一城,1000個伙伴”。
此外,造作還于今年開始提供“免費”的全屋設計服務,只要“預先購買造作新家卡達5000元”,就可享受該項服務。
造作無回應
仍將繼續關注
針對關店情況和市場的種種傳言,Z Media于6月5日聯絡了造作方面,CMO王賦在收到Z Media的采訪提綱后,截至發稿之日,并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