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裝火熱之下:是“大餐”還是“冷飯”?
近幾年,整裝一度成為行業風口,家裝公司、家居建材品牌、地產商,物流安裝服務商等家居行業上下游企業爭先入局整裝市場。然而,在經過多行業短暫熱捧之后,曾經的香餑餑,似乎已變成隔夜饅頭,不再吸引人。
整裝一度成為行業風口
整裝模式受到一眾追捧的原因,可以總結為:
一、“全裝修”代替“毛坯房”政策的出臺,精裝房的推行。
二、消費者的需求。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人們需要省心省力省時的一站式家裝服務。
三、家居品牌企業自身需要發展與升級的需求,尋找新的盈利方式。
四、家裝行業發展的需求,需要突破供應鏈與交付的瓶頸。
五、整裝的自身的優勢。
據悉,目前市面上的整裝玩家可以分為房地產商、家裝公司,家居建材品牌、還有一些物流倉儲安裝服務商。這些玩家的玩法大同小異,都在整合材料、產品、施工、軟裝、設計等完善產業鏈,向B端或者C端提供服務。他們或選擇為家裝公司賦能,或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集設計、軟裝、硬裝、材料、施工一站式拎包入住服務。

從目前的整裝模式可以看出,家居品牌玩家在采購成本上占優勢,但裝修交付方面缺乏經驗,如果服務不到位,就會影響客戶滿意度,甚至失去客戶的信任。而家裝公司在服務端與設計能力占優勢,但是在產品端卻沒有家居品牌玩家的產品研發優勢與整合能力。
由此可見,看上去很美的整裝,對任何企業而言均是巨大的挑戰,它或許是美味佳肴,但不容易下咽。部分企業更只是將“整裝”作為營銷概念打出來,實際上根本做不到。
整裝回歸平靜?
回顧2018年,不少企業爭先入局整裝市場,如東鵬、歐派、詩尼曼、金牌廚柜等。但今年各個玩家沒有什么大動作,整裝市場似乎回歸平靜。對于整裝,大家似乎都在謹慎地觀望中。

一位裝飾從業者告訴小編,他們公司曾成立整裝部門,在整裝上下不少功夫。但現在還是轉回做半包模式。這一轉變的根本原因在于整裝模式對于公司的整體運作能力要求太高,公司承擔不起運營成本的壓力。
另一位從業者向小編透露,整裝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了,大家普遍打價格戰,在整裝市場里,集團式大公司可以存活,小公司存活艱難。雖然市面上很多整裝公司都在塑造自己的價值,但每家價值大同小異。裝飾行業魚龍混雜,經驗不足的設計師也在做整裝,導致落地效果差,客戶交付體驗差。隨著整裝的痛點逐漸顯露,“偽整裝”層出不窮,不少客戶“入坑”,讓客戶對整裝模式出現了信任危機。未來客戶對整裝各個環節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來整裝的市場空間不大,競爭越發激烈。
一些家裝設計從業人員也坦言,市面上裝飾公司良莠不齊,一些“偽整裝”公司的出現將整裝市場攪亂。他們以低價吸引客戶,卻無法保障客戶的裝飾材料的質量和交付服務等。還有一些整裝公司只做表面整裝,沒有體現客戶個性需求。整裝需要強大的體系來支撐,包括公司資源整合的能力,跟各方材料的銜接與對接能力。這塊是目前很多整裝公司所面臨的一個難點。
有業內專業人士指出,當下整裝模式存在的一些痛點難點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痛點:
一、誘導客戶,以低價介入市場,無法保證材料的質量。
二、忽視細節不如人意,設計形式化,導致后期落地效果差。
三、由于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交付時間延遲,服務效率得不到保證。
四、客戶群體不精準,個性化需求無法滿足。
難點:
一、整裝的運營與營銷成本高。
二、企業盲目擴張整裝,只重模式。
三、服務鏈條長,服務成本與壓力大。
四、產品供應鏈繁雜,產品品類要求多樣。
可見,整裝模式并非簡單的“1+1”模式,需要考慮消費者、生產、設計、導購、供應鏈、物流安裝等多個端口,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有所要求。否則,只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部分整裝從業者對整裝持保留意見的同時,業界依然活躍著一批整裝的探索者,他們始終始終對整裝模式持樂觀態度,一直致力于探索整裝模式,試圖突破其痛點難點,如東易日盛的速美超級家,居眾裝飾,百創裝飾等。居眾裝飾的黃力認為,目前行業里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整裝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還不能形成一定的體量與業績,但整裝的方向是明確的,也是未來的趨勢。
整裝為王有待時間考證
整裝領域目前還沒有出現“獨角獸企業”,離真正的整裝落地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任何一個成熟、成功的模式都需要成長,未來家居行業是否能迎來整裝為王的時代,有待時間的檢驗。
小編以為,無論哪種家裝模式,都是服務消費者的,都應該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任何忽視消費者體驗與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無疑是自取滅亡,在市場上都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打通整裝模式不僅需要多品類的產品供應鏈的整合、還應關注倉儲物流、安裝服務的部分,重視優質設計資源和客戶的全程服務體驗。
未來是科技的時代,未來的戰爭也許在技術端口上。也許技術賦能家裝,能改變傳統家裝的隱蔽工程多、材料以次充好、預算超支嚴重等痛點。
整裝需要強大的體系來支撐,涉及的方面很多,大家可以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推進,不可操之過急。
(原標題:“整裝瘋狂:香餑餑還是隔夜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