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遭洗牌 如何變挑戰為機遇?
2017年的家居行業經歷洗牌,面對挑戰企業也在不斷地變革與創新,市場不斷變化,進入2018年,北京的家居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1月23日,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年會上一場關于“2018北京家居行業如何變挑戰為機遇”的高峰論壇給出了答案。
抓住機遇,快速發展——曲美家居董事長 趙瑞海
在北京做制造,沒有任何優勢,向外布局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北京制造,第一成本高;第二物流環境、產業環境一般。所以在成本低的地方,產業鏈完整的地方,做生產布局是企業非常好的選擇。研發、市場、銷售團隊在北京,北京的文化資源、創意資源、資本資源是有優勢的,現代北京企業都是依靠北京市場發展起來的,所以北京市場的發展速度不能減。
中國家具真的開始發力是從2017年,中國家居企業三年之內上百億的企業不是一兩個,會有一批上百億的企業出現,所以行業的快速聚集周期已經到來,在這個千載難逢的產業快速聚集的機遇期,抓住機遇,快速發展。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
重回中高端之路——業之峰董事長 張鈞
2017年馬太效應越來越強烈,家居行業大的更大,有一些同行,競爭對手慢慢地就消失或者改行了,業之峰贏得了很好的增長。業之峰開了不少的大店,但不做工廠也不做代理,專門把渠道、平臺做好。通過這種舉措,并沒有受到制造業的重大干擾。 要從發展和健康增長上,產品線細分市場的布局,作為裝飾企業大賣家具,里面融入了很多的創新,執著和特色的東西。
業之峰的DNA是做中高端的,2017年七月份我們在全國做了調研,業之峰主板塊要重回中高端之路,業之峰個性化,中高端的市場空間遠遠沒有到位,各個城市,各地能做中高端的,有中高端DNA的公司在當地也就三五家。“剩者為王”,剩下的都是有特色的,業之峰重回中高端之路,把個性化,中高端的DNA做滿做足,業之峰又重新找到了更大的增長點。
在產品的美化和工藝上下工夫——藍色早晨家居董事長 劉萬友
前幾年發展都是在理性上做文章,對產品的研發。現在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的消費者需求也在變,在產品的美化上、工藝上這是需要各位下工夫的。藍色早晨作為貿易型企業,主要是把國外的產品引進來,提供給消費者,還是滿足客戶需求為主。
繼續專注做門,繼續深化大店——TATA木門董事長 縱瑞原
考慮經銷商物流發貨可以降低成本,全國生產布局,TATA做的比較早。 挑戰能不能轉化成機遇,核心還在于自己,首先是大的政策和環境我們改變不了,我們只能去適應。TATA現在在全國有八個生產基地,核心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城市反應速度問題和物流成本的問題。大店我們會繼續深化,賣場上做大店,同時也在做社區店,小店給大店做引流的關系,發展上大店還會繼續深化。 TATA會繼續專注做門,不會改變。
延伸閱讀:新零售風潮下家居賣場求改變謀發展
困難是暫時的,未來市場是向好的——榮麟家居董事長 戚麟
全世界產業做不到跨境的企業永遠做不到,沒有跨境管理的能力,永遠是一個小公司,現在我們在山東和廣東都有自己的企業,剛開始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可能面臨短時間的困難,但是長時間看還是向好的。家居不管怎么波動,未來的市場增長是有的,客觀來講,這個環境重新洗牌也是很好的狀態,這個環境里面更容易出現機會和聚集性。
做好產品,就有市場——集美控股集團董事長 趙建國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銷售總額不會降低,而會直線上升。產品做好了,就容易有買賣。作為賣場,第一,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必須大范圍地改造自己的環境,環境一定要根據需求去進步。如今變成了感性消費,價值高點低點不重要,講值不值的年代過去了,現在講喜歡,感性消費者越多,市場價值量越高。作為賣場,一定要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化。第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互聯網時代的特點,資源共享,做什么都需要有眾籌思維,要共享概念。不管是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還是做平臺的,都有一個不斷的競爭、競合過程。向更高端的競爭模式靠近,是在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格外注意的。第三,作為賣場,一定要多元化。
(記者:黃蘭 劉旭 原標題:家居強者破冰有術)
- 上一篇:定制家居注重渠道深耕,新晉品牌遇困境
- 下一篇:賣家具變得越來越復雜,你還能勝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