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國學學家具的市場定位
最近有一本書,叫《大驅離》,它的英文名叫Expulsions, 是莎士奇亞·薩森寫的, 主要內容是描述近年來資本主義社會的中產階級,正逐漸在被“驅離”到貧窮階級。
書中說:“中產階級一旦淪為新貧階級,原有的美好家園,轉瞬間成了財團圈地和自然反撲的祭品”。
其實,薩森的描述,正是2006年之后美國社會的寫照。去年,美國的中產階級的收入,比2006年減少了5.2%,如果再仔細看一下統計數據,中產階級中的最下層的10%,這期間,他們的收入減少了12.9%,比平均值減少了很多。
相反的,中產階級中最上層的10%,收入反而是增加了0.8%,而這層級中的上面5%的人,收入更是增加1.1%,但盡管如此,他們也上不了高收入階級,只不過是他們沒有那么快沉淪——可能是最后才淪為新貧階級。
薩森對中產階級的描述,是非常悲觀的,他說:“沒有人得以幸免,每個人隨時都可能被逐出經濟社會生態之外,這就是全球經濟體系的殘忍真相”。
美國中產階級中的最下面10%的人的收入,其實過去十年不僅下降12.9%,如果考慮這十年的通貨膨脹,雖然比較低,但他們的實際收入,應該已減少了近20%,他們已經淪為貧民了。如果每10年,10%的中產階級變成貧民,那在“大驅離”中薩森所描述的情景,可能真的會出現。
這些,當然是政治的、社會的問題,但對我們行業,也非常有關系,比如,從“大驅離”這樣的社會現實,我們可以預測中檔家具市場會越來越小,低檔家具市場會越來越大。
相反的,高檔市場,在量方面不會增加很多,但會追求更高檔、追求極品,因為貧富懸殊拉大了,那一小撮富有階級會越來越有錢,他們追求奢侈。
在美國,家庭年收入在100,000以上的,占家具市場的三分之一,這三分之一的市場,是美國的多少家庭呢?
美國的家庭年收入2014年的百分比
只有11.3%的家庭的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而他們消費了美國市場三分之一的家具。88.7%的低收入家庭,消費市場三分之二的家具。
Ashley的定位就非常精準,他們針對的,就是這個市場,這個低價位的大市場,因此銷量全美第一。
宜家在美國的市場定位也非常精準,他們針對年輕低價位的市場。
以年齡區分家庭年收入2014年的平均值
宜家針對25歲以下,以及25-34歲這兩個年齡層,因此在設計上要年輕化、價格要便宜。
Ashley(愛室麗)和宜家,看起來市場有些重疊,但從不同種族方面來看,還是有區別的。收入的人群中,以非洲裔美國人最低,家庭年收入平均只有35,398美元,其次是拉丁美洲裔美國人,家庭年收入是42,491美元,這兩類人應該是Ashley主要的顧客。
宜家主要針對婚前的年輕人。
由此看來,企業家和設計師們,在做產品定位時,要充分研究、考慮不同年齡層,不同種族人群、不同收入階級的不同訴求,不能閉門造車,拍腦袋出產品。
之所以用美國為例子,來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手頭有現成的、可靠的統計資料供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人家的成功,是對市場定位那么樣地精準!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亞洲家具聯合會前會長
(原標題:家具的市場定位)
延伸閱讀:林作新:在微笑曲線的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