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在微笑曲線的下端
馬來西亞的蔴坡,一個相對停滯的社會,幾十年來,我多次開車經過,那國道兩旁的建筑,都沒有什么改變,低矮的雙層店屋,陳舊得有點下陷。
市區沒有多少人,狹狹的幾條街道,都是雙層店屋,許多是馬六甲時代的設計,了無生氣。
然而就是這地廣人稀的地方,卻是馬來西亞的家具生產中心,并且具有非凡的特色。
蔴坡有500-600間家具工廠,散布在七個工業區,大大小小相互配合,各自提升。
小工廠、小小工廠,替中、大型工廠制作零件,單一生產,比如只生產椅背或椅座板。這些小老板,原本是某工廠的“頭手”(小組長),賺了點錢,在非常便宜的樹膠園或棕油園里搭工棚。當然依當地的法律,農業地做工業用途,是非法的,但當局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稅還是照收的。
最大的工業區,益華村,出租的工廠在1500平米左右(15000平方英尺)
廠內隔了房間,讓外勞居住,不但生活環境不好,在門口煮飯,其實非常容易引起火災
典型的小老板,三十多四十歲,親力親為,非常拼搏
慢慢地這些小廠也會發展起來,但首先它是單一的零件廠,和其它工廠配套。
中大型工廠,只需采購這些零件,進行組裝、油漆、軟包,并且專心做營銷。
他們的分工,十分徹底,都已經成為“信仰”了,這種信仰,就是波特(Michael Porter)描述中的產業集群(Clustering)的基礎。
蔴坡家具工業的產業集群,是由非法的、眾多的小工廠,群星圍繞地自然形成,終于拱出了七間上市大廠。
當地政府,沒有對這些非法的工廠采取積極的取締,任他們發展,他們之中許多工廠,最后從非法變成合法,賺了錢補上土地變更稅,而對于這些工廠的形成,坐落等等,沒有什么“規劃”,也沒有干預,這樣的“不作為”,反倒符合產業集群的自然規律,這樣的集群,其實更有生命力。
相關閱讀:林作新:談家具產業的集聚與集群
馬來西亞目前的家具出口,是23億美元左右,其中60%以上,出自蔴坡,政府的目標是翻一番,因此有許多獎勵措施,比如買設備可以申請低息貸款。
但這也和當地勞工不足有關,蔴坡總人口才三十幾萬,非法和合法的外勞加起來不下十萬人,外勞來自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南亞國家,從人口比例上來看,這里對外勞的依賴非常嚴重。
外勞的月工資約人民幣2500左右,比中國便宜,但完全沒有技術,這也是蔴坡家具廠必須細分工,依靠機器設備的原因。
到處是外勞的身影
產品十分單一,主要是餐桌椅,占60%以上,其余的是臥房組(出口美國,替代被反傾銷的中國供應)。
商業模式幾乎全是來樣加工(OEM),大廠接單,然后分幾十家小廠協作生產。“龍頭”大廠萬一收不到大單,那幾十家小廠就沒活干,因此價格一直很低,十年前一張餐椅二十幾塊美元,到現在還是一樣,雖然沃爾瑪、宜家、雅麗,還有幾家臺商的臭名昭著,但仍然有工廠接單,因為不接單沒活干,十分被動。
微笑曲線的另一端,設計與研發,亦十分薄弱,由于分工協作,因此整個地區在設計上,產品的差異化很少,大家都采用相同的零件供應廠,除非訂單量非常大,否則沒有人開新樣。
研發能力更弱,目前當地所用的木材,幾乎清一色是橡膠木,這是幾十年前當局變廢為寶的努力成果,把橡膠老樹廢物利用,由于橡膠木木質甜,引來許多蟲子,于是干燥之前,必須先用殺蟲的化學劑處理。他們現在用的化學劑,還是整百年前的配方,十分毒,能殺蟲當然也能殺人,在加工時木材的粉末,其實帶有這些毒素的,對工人十分不利。
現代已有對人體無害的藥劑可替代,但馬來西亞還是不知道,不懂得更換。
聽說東馬有數量很大的Acacia(金合歡、相思木),價格也不貴,可以替代枯竭中的橡膠木資源,但對于這種木材變形、干裂等問題,沒有科研人員可以解決,僅靠幾個生意人“土法煉鋼”。
微笑曲線的兩頭,一頭研發設計,另一頭市場營銷,蔴坡都是缺乏的,只剩下下端的生產部分,十分有效率。雖然一切簡陋,甚至用沒有技術的外勞,但生產力仍然有人民幣200,000—300,000/人/年。
可見產業集群的威力。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亞洲家具聯合會前會長
- 上一篇:細數那些曾經輝煌的成都家居賣場
- 下一篇:家居業競爭激烈 倉儲直銷成營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