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企倒閉 問題還是出在生產力!
這幾年,不少知名的家具大廠倒閉,于是大家開始議論他們倒閉的原因:
——受房地產不景氣的拖累;
——某品類在市場上走下坡,比如板式家具;
——受自營店的拖累;
——利潤率太低;
——經營不善;
——工資成本太高
……
更有許多所謂的專家,歸咎于:人口紅利消失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增長自然緩慢了,因此一些不能順應潮流的企業,就會被淘汰了。
讓我針對專家們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
通常人們在討論各地的工業生產的前景,幾乎不管是什么行業,都只專注于人口的優勢,也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
因此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3年中國的人口總量為13.57億人,而同在亞洲的印度,人口已達到12.57億人,東南亞十國的總人口,也有6億多人。
中國的人口平均增長率為0.5%,印度則以中國的3倍的速度在增長,東南亞除了個別國家,增長速度也高于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正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而印度與東南亞的人口,卻是年輕的,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
因此,專家們就做出判斷:一會兒認為印度,一會兒東南亞,在未來的經濟發展,會比中國增長得更快。
相關閱讀:林作新:2015年家具業還得過苦日子
而在中國的一些學者,卻認為中國可以利用智能化設備,甚至工業機器人,來取代工人。
歐洲、日本,尤其是美國,也有許多人認為智能化設備及工業機器人,可以讓他們重新奪回傳統的制造業。
然而,這樣多年了,盡管這些口號喊得非常響,卻沒有多少傳統制造業回到發達國家,原因在于,利用智能化設備、工業機器人等等,都是手段,這種種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這才是關鍵。
我們經常聽到智能化生產等等的口號,卻很少聽到提高生產力的呼聲,這和中國人的習慣不太一樣,中國人一向比較實際,比較注重目的、注重成果,很少關注手段與過程,而在這件事情上,卻很不一樣。
因此我懷疑,這些口號還只是停留在專家學者等知識分子的層面,他們直接引自西方,還沒有將手段消化成目的,假如是企業家來看這件事,口號應該是“提高生產力”,生產力提高了,企業才能生存,不被淘汰才有可能賺錢。
提高生產力對企業非常重要,對國家也一樣,我們把日本和中國對比一下:
日本在1956-1970年這期間,人均收入在7000美元左右,其經濟增長率仍然保持在平均9.7%。
反之,看看中國,我們剛剛達到人均7000美元的收入,經濟增長率卻只有7%了,這是為什么?
根據日本銀行的分析:
——1960-1973,日本的勞動供給每年增長超過3%;
——2012年以來,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開始下降,每年下降300多萬人。
還是以人口紅利來分析。其實,在這期間,日本生產率的年增長為10%,這樣高的生產力,才是他們經濟增長率高的主要原因。
中國現在的年生產率的增長,卻保不住3%,最近這幾年甚至是負增長,只能靠資金等的投入以促進經濟增長,去年也只能保持7%的增長,將來可能更低。
問題還是出在生產力。
因此有人認為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GDP增長自然會緩慢下來,這句話沒錯。然而我們還到不了那“程度”,我們距離那所謂的“一定的程度”還很遠。
有一個理論,叫“趨同假說”(Convergence Hypothesis),認為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2005年美國的人均收入的60%,經濟發展就會放緩。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甚至是日本,好像都是這樣。
然而中國今天的人均收入,還達不到2005年美國人均收入的20%,經濟卻已開始放緩。
現在問題好像比較清楚了,我們的經濟,還可以較高地發展,只要我們提高生產力。
有一個計算方式:中國要想在2025年之前,維持9%的增長率,生產力(TFP)的年增長率,需保在4.3-4.8%之間,但過去30年,我們也只有4%。現在是年年下降,因此9%的增長,無法實現。
那是國家的層面,我們家具行業,生產力的提高應該比較快,因為先進國家已經走過的路,活生生地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只要去學習、去模仿,比如日本,他們的人均年產值約為100萬人民幣,是我們的4-5倍,我們只要將這差距縮小,就是成倍的生產率的提高。那我們就可以用更少的人,生產出更多的家具,在國際市場上就更有競爭力。公司生產力提高了,利潤也就提高了,怎么會倒閉?
然而,生產力是一種態度(Productivity is an attitude),除了更新設備、改變生產流程等等之外,怎么樣讓員工的潛能發揮出來,使員工改變對工作的態度,這些才是關鍵(人力資源管理就是討論這些的)。
家具業屬傳統制造業,可能不會那么被政府重視,然而家具業養活了以千萬計的中國人,出口高達500億美元,因此中國的轉型升級,不能以放棄傳統制造業的優勢為代價。
英美過去轉型升級,轉到銀行金融等服務業去了。德國的轉型升級,轉到單一的機械裝備業去了。我們應該以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來改造數量如此龐大的傳統制造業。
因為我們在現階段,人均收入還很低,要達到美國2005年的人均收入的60%,還很遠很遠,至少還要40-50年。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亞洲家具聯合會前會長
(原標題:生產力,生產力,生產力 )
- 上一篇:紅木家具“高端”路難行?
- 下一篇:家居電商第三方服務:站上“最后一公里”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