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林作新談混搭:為什么要混搭,怎樣混搭?

導讀:
雖然我們的設計師們,那么熱衷地去米蘭看展覽會,膜拜意大利、整個歐洲的設計,然而,我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混搭,怎樣混搭,因為這些,不是我們的文化。

前些年,歐洲人家里的家具,甚至內裝修,流行混搭設計。混搭(Eclectic)是在同一空間里,同時擺放:

——不同國家的設計,比如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各國的風格;

——不同年代的產品,比如16、17、18、19世紀,甚至現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不同材料的家具,布藝、皮革、木質、藤……

——不同色調,可以是深色的木茶幾、淺色的沙發、深色的單座位、淺色的廳柜……

混搭家居

這樣的混搭,應該是十分困難的,那是在追求不同時空的協調、文化的協調、色彩的協調、軟硬的協調……我就感覺,像一個藝高人膽大的高手在騎劣馬,在翻滾騰跳中平衡,沒有被摔下來!

今年,美國的高點家具展也展出了這一新趨勢,美國人也開始接受歐洲的這一潮流了,這就給生產廠家、供應商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

——一一個工廠,能生產幾個國家的設計風格?

——一一個工廠,能制作幾種不同材料的產品?

這樣復雜的品類,如何大量生產?肯定是要許多不同的工廠協作,但如何協作?在質量上、在工藝上……

七十年代之后,歐洲擺脫了二戰的貧乏,從簡約的現代主義中脫身,追求民族性的獨立風格,歐洲從此進入了后現代主義。

在科隆展上,你可以很容易地辨別各個展位:英式、法式、西班牙式、北歐家具……產品也會依近代、古典……分開于不同的展區,上海展、廣東展也一樣,軟包、實木、板式家具,都會分開,在不同展區展出。

相關閱讀:林作新:新的商務模式

現在混搭了,怎么辦?

過去,英國人不會看法國家具一眼,北歐人也不會買西班牙家具,他們用各自的民族風格的家具。在家里,形成了統一的格調,和他們的建筑、裝修裝飾,甚至和家庭用具、生活用具,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

現在混搭了,怎么辦?

歐洲的混搭,我想,和歐洲的一體化有關。歐洲在地理上,本來就不大,都挨著,雖然文化很不一樣,但都屬于基督教文化,有著相似的歷史進程。

近年來歐洲一體化,除了政治原因之外,交通越來越便利、人員來往越來越頻密等等因素,都很重要。在經濟上一體化了,人們交往多了,會彼此欣賞、彼此接受,因此文化上會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

這很好解釋。比較讓我費解的是,為什么將不同年代的產品放在一起?像老太太和小孫女坐在一起,怎樣將白發的滄桑和黑發的紅顏協調起來,讓她們沒有“代溝”,能夠融洽地在一起,這的確需要功力。

有學生問我,這種混搭的風潮,會不會流行到中國來?

我想,我們的許多設計師早就如此了。君不見有些中國的家具,上半身是意大利,下半身是西班牙風格的嗎?

中國人到現在,可能還分不清英式、法式、西班牙式……更分不清年代,常常指著一些國際式風格的家具,對我說這是后現代!

今天,我們對歐洲各國的文化,還少有了解,因此談不上對他們之間的融合了。我們始終不能了解,為什么一套意大利現代布藝沙發,要加上一張英式的古典扶手椅?更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配上西班牙的十七世紀的卡斯蒂洛式的矮柜(電視柜),以及十九世紀印度式的茶幾?

雖然我們的設計師們,那么熱衷地去米蘭看展覽會,膜拜意大利、整個歐洲的設計,然而,我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混搭,怎樣混搭,因為這些,不是我們的文化。

林作新3.jpg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