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等21家商業體集中面市 武漢購物中心無泡沫?
9月17日,宜家家居開業;10月1日,福星惠譽群星城開業;10月28日,武商眾圓廣場試營業……記者昨日從市商務部門、房管局了解到,年內武漢共有21家商業體開業。據不完全統計,今明兩年武漢共有31家商業體面市。
記者統計發現,這31家新商業項目商業面積總和超過270萬平方米,其中外商出資的有5家,本土零售企業開店3家,其余23家均為地產商跨界商業項目。
武漢第一家具有綜合商業項目性質的設施為1979年開業迎賓的民眾樂園。截至去年底,武漢共擁有20家大型商業項目。今明兩年開業的商業項目總數將是過去35年的1.5倍。
從分布來看,除漢南區外,13個城區均有大型商業項目落地,7個主城區占據總數八成以上。
2012年,我市提出建設國家商貿中心,迎來商業項目建設大發展。尤其是體驗式零售模式興起,實體商業在與網購競爭中找到自身優勢。
在武漢目前的商業實體內,武漢國際廣場開始提供“香氛服務”,希望借此將國廣品牌植入顧客嗅覺,讓顧客愉悅消費。武商集團董事長劉江超認為,購物環境和購物氛圍能體現一個商場的軟實力。
相關閱讀:武漢宜家開業進入倒計時 樣板間搶先看
據悉,今明兩年新開商業地產項目個均面積9萬平方米左右。市商務局負責人認為,作為大體量商業體的代表,未來十年將成為購物中心的發展黃金期。
該負責人還表示,未來三至五年,這些新開商業地產項目將對武漢商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在競爭催化下,百貨、大賣場向購物中心轉型速度加快,地產商為土地、樓盤配套的商業設施,也將帶動一批新商圈的形成,從而拉動我市社會零售總額。
據分析,今年武漢消費市場增長穩定,按照往年“前低后高”的走勢,今年社會零售總額有望超過4300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穩居第三。
每百萬人僅擁有2家購物中心 武漢建購物中心有優勢有潛力
商業領域已成為武漢開放程度最高、競爭最激烈、為市民帶來實惠最多的領域之一。
市商務局副局長張文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兩個81.6%:2013年,武漢實現社零總額3878.6億元,7個中心城區的貢獻額占比達81.6%;2020年,全市49家商業體中的40家分布在7個中心城區內,比例同樣為81.6%。
“81.6%的巧合是經過投資商充分論證后的商業‘巧合’。”
商業綜合體又稱購物中心,單店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包括百貨店、專賣店、特色超市、電影城、KTV、電玩、餐飲、銀行等設施。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透露過一組數據,全世界每百萬人擁有的購物中心數量是200到300個;北亞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是450個,中國為6個。
截至去年,武漢建成開業的購物中心有20家,折合每百萬人擁有2家購物中心,遠低于中國平均水平。
“可以確切地說,武漢購物中心無泡沫。”
(原標題為“武漢年內21家商業體集中面市 宜家永旺相繼開業”)
- 上一篇:漳州臺商投資區垃圾廠起火連累家具廠
- 下一篇:老年家具趨勢:無棱角、智能化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