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淶水縣被命名為“中國京作古典家具發祥地”
12日,由中國家具協會組織專家組一行,對保定淶水縣政府申報命名“中國京作古典家具發祥地”進行考評。經實地研究和討論,正式對該縣命名為“中國京作古典家具發祥地”稱號。
淶水縣歷史悠久,為紅木家具的形成奠定基礎。公元598年建縣,素有前年古縣之稱,國家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眾多,淶水高洛古樂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淶水古典紅木家具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在故宮成立造辦處,從全國各地選拔能工巧匠,其中就有淶水縣東文山鄉上車亭村的王繼貴,石亭鎮板城村的劉仲春等。由于技術過硬,淶水工匠深得皇帝認可。清朝衰敗后,供職造辦處的工匠逐漸流散到民間,不少人到京城從事家具制作、維修。
淶水區位優勢明顯,為產業基地提供了基本保障。淶水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與北京市房山、門頭溝山水相連,接壤110公里,地處京、津、保三角地帶,縣城距天安門90公里,距北京第二機場僅5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150公里,保定市中心60公里,已融入北京半小時經濟圈。張石、廊涿、張涿、京昆等高速公路貫穿,是京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原鐵路、高易鐵路從南北兩端橫貫縣境。
產業特色鮮明,集群優勢突出,京作古典家具已發展成淶水最具特色產業。淶水從事京作紅木家具制銷企業326家,熟練技師近千人,從業人員上萬人。家具制作以明清宮廷家具圖譜為基礎,采用原汁原味的京作宮廷技法,生產工藝繼承了明式家具重視結構的特點,吸收了蘇作和廣作兩家之長:在用料上極為考究,紅木家具制作企業還都一直沿襲著手工雕刻制作,已先后推出隆德軒、易聯升、古藝坊、藝隆、珍木堂等品牌。同時,培養出的京作紅木家具技師早已遍及京城及周邊各地,為保護和傳承京作這一寶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京元亨利、紫檀宮、皇林苑以及大城、青縣的很多工匠來自淶水。
專家組建議,淶水縣紅木家具產業特色明顯,規劃、管理到位。希望淶水紅木家具更加完善產業鏈結構,構建完整的信息化與公共技術平臺,進一步培養龍頭企業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培養更多的區域品牌,創新商業模式與渠道建設,帶動整個地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原文標題為:淶水縣被命名為“中國京作古典家具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