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舒適借美茲網進軍電商領域 進口家具瘋狂降價可靠譜?
一個價值8800元的意大利進口雙人乳膠床褥,兩個月后,根據不同厚度,將只賣3800元到4500元不等;一套美國進口手工實木及高檔面料沙發,屆時將從現在的近20萬元,減至8到9萬元……今年五一,在中國首家“OSO”(online-service-offline即線上商城+直接服務+線下體驗)模式國際家居生活購物網“美茲網”上,人們將看到這些“降價后”的進口家具及家居產品。
此種說法是否屬實?進口產品的價格底線在哪里?此舉將對市場帶來什么影響?記者進行了進一步走訪。
實體店面正在進行價格調整
“不僅僅是進口品牌,國產品牌的降價幅度也很大。”美茲網線下實體店超舒適國際家居市場部負責人頓曉瑞向記者表示,五一美茲網上線時,將有包含進口和國產的萬余件產品在線銷售。為了保證線上線下價格一致,實體店中的相應產品已經開始進行降價調整。
據觀察,作為美茲網的線下實體店,超舒適的模式是全球代理加整體設計服務,家具及裝飾品來自意大利、美國、法國、德國等地,還有一些產品來自國內工廠,并明確在價簽上標明,風格涵蓋歐美古典、新古典及當代簡約,有專門睡眠體驗區供應專業床具及床墊。
定價本就是“謎”,何以說“降價”
如此多產品,尤其是進口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定價本就是一個“謎”,何以談到“降價”?同樣經營進口家具的居然之家家之尊的諸多品牌中,并不會常常聽到“降價”的聲音,一些代理商表示,進口產品面對高端客群,其關注點在于設計及品質,多年來各品牌價格體系趨于完善,降價與漲價不會輕易為之。同時,面對日益上漲的人工及物流成本,漲價的可能性是有的。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進口家具的價格并不“實在”,定價虛高的情況也存在。
而回顧超舒適近幾年來的動作,降價這個詞似乎常常出現。對此,超舒適總經理王蘭玉表示,從十年前經營美國功能家具進入行業,到如今代理全球不同風格的各種產品,超舒適的定價策略一直是:比市場同類、同檔次產品低20%,且隨著訂貨量增加,各品牌合作力度加大,因此不斷拉低價格成為可能。伴隨網絡平臺建立,減少中間環節,不少進口品牌表示,可以跟超舒適一道重新建立新價格體系。
是這樣嗎?一位逛店消費者從銷售員那里得知網絡平臺上線的消息時稱:“那就看看哪些更劃算唄!我是超舒適的老顧客,印象中你們的產品總在調整,老有新品牌,沒見過的家具,老產品也降過幾次價了,每回都挺有新鮮感的。”
對此,常帶顧客采購家具的設計師顧先生表示,超舒適的定價本來就比市場同類產品低,基本帶來的客人也認可這一點,成功率比較高。
剔除第三方物流
根治網購家居產品“服務禍端”
當網購家居產品勢不可擋,其服務缺失、送貨沒譜、安裝不良等問題也浮出水面。其原因在于,網絡平臺與家居品牌躲在屏幕后面,第三方物流對家居產品配送不專業,導致網購消費者送貨安裝麻煩百出、退換貨品難上加難。而對于目前網絡平臺此環節的不信任,也是導致美克美家、超舒適、居然之家等拒絕于純電商合作的原因之一。對此超舒適總經理王蘭玉進一步強調,美茲網之所以推出“OSO”,重點在于中間的S,即由超舒適物流體系支撐美茲網,剔除第三方物流,以保證對消費者的“直接服務”。
去年“居然在線”上線,帶領其內品牌自主打通線上與線下,開啟家居城“O2O”觸網的良好嘗試。美克美家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不會輕易與非專業家居電商合作,正在謀求“另一種”觸網路徑。而眼下,超舒適國際家居已經推出美茲網,并直指攻克以往家居電商服務環節缺失,采用“直接服務”鏈接線上與線下。同時,王蘭玉還透露,美茲網上的產品將不局限于家具及裝飾品,屆時將有房產、電器、高爾夫、婚紗、汽車等版塊先后植入。
可以預見,家居品牌的網上比拼,在2014年將更加激烈。
解疑
線上線下家居產品價格如何統一?
到網上買是為了便宜,這個慣性思維導致進口及高端家居品牌對觸網非常謹慎。觸網并打著降價旗號且承諾“價格一致”,美茲網上的產品真的同實體店面一樣?對此,超舒適國際家居總經理王蘭玉表示:沒問題。盡管觸網,超舒適家居的定位不會變,依然面向中高端群體,這部分消費者經驗和眼力不容小覷,同時,在將來的美茲網上消費者可以發現,從價格到售后,沒有任何夸張的承諾,會在超舒適及美茲團隊可控范圍內。換句話說,觸網并非只為一味求增長,而是順應消費者需求。
網絡帶動消費
如何招架瞬間爆發的物流安裝?
去年雙十一幾個家具品牌網上銷售暴漲,且退換貨比例暴增,消費者大呼“服務沒保障”,這一狀況還歷歷在目。此次美茲網上線,且打出“降價牌”,屆時如何應對短時間內可能增長的消費需求,簡言之,一個超舒適的送貨安裝隊伍,如何應付得過來?對此,超舒適總經理王蘭玉表示,對策已經在實施當中。比如,千城千店計劃已經在籌備中,預計在上線同時,全國范圍內,除了城市重要地段的旗艦展示店面,美茲網線下服務體驗店將逐漸增加到千余個,類似海爾的特約維修站,美茲服務店將深入至社區,其工作人員隸屬于美茲,提供一對一上門送貨安裝及維修業務。其利潤來源將透明化,無需服務的消費者也可將這部分剝離,但不影響家居產品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