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博物館春節舉辦中國古桌案藝術展
薈萃眾多海內外頂級藏家珍藏的近50件展品,時間跨度自遼金至民國近千年,呈現了中國古桌案藝術基本完整的體系和樣貌。
清代中期紅木鏤空雕葫蘆萬代紋炕桌
雕有一鷺登科的清代金絲楠木條案
寓意著富貴平安的清代楠木條案
整套清代桌案
古樸圓潤的光澤、精美細致的雕刻、簡潔流暢的線條……“琢古凝暉——中國古桌案藝術展”將于1月31日至2月28日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行。昨天省會媒體應邀到展廳先睹為快,第一印象就是:哪怕你對老家具一無所知,也不妨礙你第一眼就愛上這些老物件,這是烙印在每個中國人血脈里的歸屬與認同。
據了解,由石家莊市博物館主辦,石家莊當代美術館、石家莊市吉古堂明清家具、石家莊市營作社文化公司、可樂馬古典家具博物館、山西天盛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協辦的本次展覽,以中國古代桌案為主題,薈萃馬可樂、劉傳生、蔣念慈、于山、吳振文、趙軍張愛紅夫婦、牛鐵軍、鄭昭等海內外頂級藏家的珍藏,近50件展品時間跨度自遼金至民國近千年,力求細致、科學、全面地呈現中國古桌案藝術基本完整的體系和樣貌。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市博正門南側的204展廳內,有個條案、八仙桌、太師椅、撣瓶、鏡屏、中堂畫、楹聯等的老家具組合,主辦方有關人士透露,這組清式家具展現的是中國廳堂家具的基本樣貌:“清式家具講究雍容華貴,造型渾厚莊重。”正門北側的201展廳匯聚了諸多藏家的高古家具:“行內說法,明代以前都屬高古家具,這個展廳有架宋代琴桌,槐木的桌腿和框架,桐木的桌面,很多知名琴家都曾在這個琴桌上試奏,一致評價音效勝過現在的琴桌。還有張明代竹節三彎腿卷草紋供桌,曾得到王世襄先生的推介。”
此次展出的老家具每件背后都有個故事,像204展廳的那組廳堂家具中的條案、八仙桌、太師椅等,就是享譽中外的“半啞子”家具。此種工藝興起于清代中期的山西太谷,由晉中名匠‘半啞子’開創,他做家具時全神貫注,誰跟他交談都不予理會,人稱“半啞子”,這位連姓名都沒留下的工匠的作品由此被稱為“半啞子”家具。“半啞子”脾氣倔強,行內人都知道核桃木、榆木不如紫檀、黃花梨細致堅硬,花紋雕飾加工較難。但他偏偏不信這個邪,硬是在榆木、核桃木家具上雕出甚至比紫檀、黃花梨還要細膩的紋飾,而且經常嵌以玉石或牙骨,久而久之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當時晉商大院排著隊請“半啞子”做家具,一次有個晉商大戶從南方進回一批紫檀料讓他加工,“半啞子”對此不屑一顧,他還用紫檀料做成個小凳,每天吃飯時蹲在上面,以示對紫檀等名木的蔑視。即便如此,當時京津地區的一些官宦和富紳,曾以求得一套“半啞子”的家具為榮。
為此主辦方相關人士也提醒大家,參觀該展覽千萬別走馬觀花,盡量多了解些家具背后的故事:“每件老家具都凝結了工匠的心血和巧思,體現了中國式美學,了解愈多收獲愈大。”
石家莊市博物館春節期間照常免費向公眾開放,全天開放時間為9:00—17:00。正月十五后恢復日常開館時間,9:00—12:00,14:00——17:00。春節期間展示農耕時代老器物的《農耕民俗展》、《石家莊市博物館館藏瓷器暨景德鎮當代名家作品展》同期在市博展出。
(原文標題為:這里的老家具件件都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