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買實木家具買到復合板
“買的就是純實木家具,訂金都交了,誰知根本就不是全實木的。”近日,杜女士走進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燕江工商所投訴。
上月初,杜女士家附近的家具商城開業大促銷,某品牌家具銷售代表承諾:“百分之百實木,表面涂水性油漆,環保無異味,尤其適合兒童和青少年房間以及注重健康環保的人士使用”,杜女士一口氣定了2.3萬元該品牌家具,預先交了1500元的訂金。然而家具陸續送來后,她卻發現,多件家具并非純實木打造,不少構件用的是復合板。找經銷商商討無果,杜女士求助到燕江工商所。
燕江工商所執法人員趕到杜女士家,看到大衣柜的隔斷木板邊緣有木皮翹起,露出里邊的復合板,書柜和酒柜的抽屜底層,也不是實木,而是貼了木皮的復合板,茶幾等其他家具上也存在這種情況。
執法人員走訪家具經銷商。經銷商解釋:“這些家具跟賣場的樣品是一樣的,實木家具分為主料和輔料,主料都是純實木的,輔料用的是合成板。”“既然存在復合板工藝,為什么稱為純實木家具?”面對執法人員的質疑,經銷商揭開了驚人內幕:家具里60%的材質為實木就宣傳為全實木家具,這是行業“潛規則”。執法人員走訪數家家具城,發現不少店鋪打出“百分之百實木”的廣告宣傳,其實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貼皮偽造的“實木家具”,其實應當稱為“仿實木家具”。有些所謂的“純實木家具”則在背板、抽屜板等一般消費者很難留意的部位使用多層板、刨花板,甚至中密度板。有時消費者會采取手拎等方式嘗試木家具分量,但現在很多密度板的分量做得可以比實木都重,難辨真假。
撥開謎云后,調解人員召集家具經銷商和消費者進行調解。執法人員指出:商家將“仿實木家具”模糊稱為“實木家具”,誤導消費者。這一“行規”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經營者應當退換杜女士訂金1500元。杜女士拿到訂金,對工商執法人員深表謝意。
工商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實木家具,要到正規經營店購買家具,認真查看家具是否標明生產廠名、廠址,是否正規廠家生產,商品資料是否描述齊全,送貨時間、產品款式、材質等內容是否寫入商品購買合同;購買時要認真檢查家具外觀及質量,送貨上門時,應先打開包裝檢查,確認無誤后再簽字驗收;保留發票等購物憑證以及保修卡等,出現糾紛可到相關部門投訴。
- 上一篇:李嘉聰:互聯網改變了家具制造業
- 下一篇:湖北省消委警示:高檔家具消費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