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元紅木沙發 不到一年多處“開口”
邱先生去年10月在漢陽“東陽廣大古典紅木”訂購了一套家具,包括價值15萬元的紅木沙發一套。不到一年,紅木沙發多處出現裂痕。工商部門調解失敗,昨日邱先生表示將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
高價買回“開口”紅木
去年10月1日,準備喬遷新居的邱先生和妻子在“廣大紅木”下單定做了這套沙發,及茶幾、電視柜。年底沙發到貨,“當時看表面有些很細微的裂痕,但商家解釋是自然現象,以后會好。”
隨時間推移,邱先生發現裂痕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長1.5米的茶幾,板材竟然從桌面兩端距邊緣約10厘米的小凹槽處開始斷裂、回縮,兩條裂痕均有約1.3米長。記者試了一下,裂痕最深處食指可以放平,透過小縫能看到地面。
有的沙發椅上多處凹陷,摸起來凹凸不平,部分雕花也已斷裂。邱先生用粉筆圈了數,明顯、不明顯的加起來有20多處。
雙方說法不一
工商調解無果
11月底,邱先生到琴斷口工商所投訴。他認為,購買產品時商家沒有依法出示出廠合格證和《紅木家具用材認定證書》,有欺詐嫌疑。
商家代表喬經理認為,合格證是隨沙發一起送到的,是消費者不慎丟失,沒有《認定證書》的原因也是消費者主動提出要節約時間,不需送檢。出現裂痕也不一定是質量問題和廠家責任。
在工商部門協調下,商家答應收回沙發,補償貨款和損失共計20萬元。但邱先生堅持,商家前期態度不積極,不能“退一賠一”則要用司法途徑解決問題。
專家建議進行鑒定
昨日,記者就此事請教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武漢市木業協會副會長徐有明。徐教授表示,經過處理的紅木家具隨著時間推移,有可能出現細如發絲的些許裂縫,這與氣候、外力等多種因素有關。但原木下料后,板材自然干燥時間過短,或沒有經過人工干燥,導致板材含水率遠高于使用地區水平,在使用中繼續釋放水分,則會引起板材的不均勻干縮而開裂。僅就照片看,邱先生家的沙發可能不屬于自然裂痕。建議邱先生和商家尋找專業機構,對“開口”沙發進行鑒定。
- 上一篇:電商促銷家具要量力而行
- 下一篇:6000多元買沙發只有扶手是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