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匠到名牌家具老板 一個浙江農民的屌絲逆襲
16歲時,浙江農民葉元溫走出村子,拿起鋸和錘子成為了一名木匠。如今,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可謂正宗的屌絲逆襲。
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內,葉元溫用幾杯茶的時間,向我講述了自己是怎樣從一個窮得叮當響的木匠,變成年產值一個億的名牌家具企業的老板的。
我們一起吃了飯,我發現他既不抽煙,也不大能喝酒,30年來,葉元溫的生活中幾乎只有兩件事打家具、賣家具。
這輩子是沒戲了
葉元溫個頭不高,嘴上留著一橫小胡子,穿很簡單的短袖襯衫和深色褲子。他的背有些駝,他說那是常年做木工鬧的。
1968年,葉元溫出生在浙江寧波寧海縣的胡陳鄉,他說那地方依山卻不傍海,生活很艱辛。葉元溫在家里的五兄弟中排行老三,從小他就是最乖的一個,干什么家務活都任勞任怨,學習也是一板一眼,成績經常在年級名列前茅。
但12歲那年,上學的故事戛然而止。由于不可能負擔家里每個孩子讀中學的費用,葉元溫的父親做了一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決定大家都別上學了。
“我當時小學剛畢業,成績那么好,肯定是想著繼續上學,學點知識后走出山村的,可父親這樣決定,我也只能聽話,甚至都沒敢和他們說我要繼續上的想法。”
接下來的3年時間,葉元溫每天的生活就是放牛和砍柴,他說日復一日的農活讓他仿佛將一生看到了底,他有時會悲觀地想:這輩子是沒戲了。
16歲時成為木匠
紹興出師爺,景德鎮出瓷器,寧海出什么呢?出木匠。16歲這年,葉元溫踏上了唯一一條可能讓自己生活有點變化的道路跟鎮里的老人學點手藝,做個木工。
父親領著他,找到了當地頗有些名望的老木匠葉阿公。葉老60多歲了,已經到了休息的年級,但接觸下來,馬上看中了聰明又踏實的葉元溫,收了他做關門弟子。
一年的時間,葉元溫跟著葉阿公,算是成為了一個合格的菜鳥木匠。但葉阿公知道自己年紀大了,活也不是多么的細致,便將葉元溫交給了自己最出色的大徒弟劉師傅帶,葉元溫重新拜師,與劉師傅從師兄弟變成了師徒。
“劉師傅的技術很高,讓我逐漸找到了點感覺,我當時很拼,一年365天,少說有350天在做木工”,葉元溫說。劉師傅還帶著葉元溫和其他兩個徒弟去蘭州給人做工,一年下來,掙了100元。
沒錢沒工人的“老板”
1988年,葉元溫迎來了一個機會。
劉師傅帶著徒弟們從蘭州回來以后,在寧海辦了個小廠,其實就是做木工的小作坊,但干了不久,葉元溫的兩個師兄覺得有了點水平,就都出去單干了,只留下老實的葉元溫繼續幫師傅的忙。
這一年,劉師傅轉行去養蜜蜂了,便把廠子交給了葉元溫,20歲的葉元溫一下成為了“老板”,但苦難隨之而來,辦廠可不是那么簡單的。“當時我沒工人,也沒錢,空有一個200平米的廠房,”葉元溫說,第一次自己干,沒能取得什么成績。
大年三十在工廠里打家具
1990年葉元溫結婚,1992年父親病逝,這一喜一悲兩件事加速了葉元溫的成熟,他決定自己出去闖出名堂。
葉元溫先是帶著妻子去了內蒙古臨河市,在那做20塊一天的木工,隨后去山西大同投靠了回歸本行的劉師傅,只不過這次不是給劉師傅打下手,而是在師傅的幫助下,自己開廠。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可算是我最辛苦的時候了,苦到住都沒地方,只好讓老婆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和我一起睡在車間里”,葉元溫說,當時工廠只有一間宿舍,他把它讓給了一個工人,自己每天與妻子一起干活到一兩點,然后席地而睡。
做家具需要進木材,如果租一輛小貨車的話是10元錢,但葉元溫舍不得,每次都要騎自行車20公里到材料市場,然后推著車拉木材回來。
葉元溫總說家具是個非常實在的行業,自己當時也沒什么宏大的戰略,就是一塊一塊,純靠自己動手做起來的。過年時,別人家在鞭炮聲中歡天喜地,葉元溫和妻子在冰冷的車間里一件件地打家具。
靠著這份努力,接下來幾年,葉元溫的小工廠穩步發展,1996年,他開始從板材家具轉向實木家具,一年的收入達到了20萬。
但這時一個聲音在葉元溫耳邊響起:別總呆在太原小打小鬧了,要干就去北京天津,做個大企業。說這話的正是他的妻子。
木匠到商人的轉型
2003年,葉元溫又轉戰包頭,成為了一名家具代理商,他代理的品牌包括皇朝家私等。這段經歷讓他走出了木工作坊,更多地以一個管理者和商人的角度來看待家具行業,徹底改變了葉元溫的思路,也讓他的視野開闊起來。
他明確的自己事業的兩個目標:一是堅持做實木家具,二是打造一個成熟的家具品牌。
2006年,帶著自己的夢想,葉元溫離開了自己一直戀戀不舍的太原,拖家帶口來到天津,創建了東方弘葉品牌。
天津市中國北方實木家具的重鎮,全市共有1000多家家具企業,葉元溫給自己定的目標是3年之內做到全市前5,5年之內做到全市前3,同行和外人們都覺得這家伙瘋了。
郭德綱總說,相聲演員成功的秘訣非常深奧,也非常簡單,就是好好說相聲。任何一個行業,能把這個看似是廢話的事做到,都不容易。葉元溫說,家具行業不是高科技,玩不了腦子,不能投機取巧,只能踏踏實實地做,品質好了,就能成功。
如今,東方弘葉年產值1億元,穩居天津家具企業前三名。
回首成功 最多的是感恩
就像我們在電影《中國合伙人》里看到的那樣,那一代企業家的成功,或許境況不一、波折各異,但無一例外,從一窮二白到事業有成的他們,回首自己年輕時的歲月,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欣慰。
46歲的葉元溫說,他最想表達的就是感恩,感恩自己的師傅葉阿公、劉師傅,感恩自己的妻子,更感恩工廠里與他一起奮斗的兄弟,是他們讓自己從一個沒學上的木匠,變成了今天的葉元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