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正式啟動 引領行業轉型
紅木家具作為有著千年積淀的文化載體,在國人的心目中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是文化與藝術的在珍貴木材上的高度融合。精湛的藝術表現模式,典雅大氣的木質木紋,讓無數人為之向往,為之傾倒。然而,一個聲音從無線電飄出,19800,紅木家具拿回家。這突然讓人們感覺,千年的紅木家具人設瞬間崩塌。
4月1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啟動儀式上,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紅木流通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紅木專委會”)汪立禹秘書長對此類現象,堅決的給予否定,進入保障工程的紅木企業絕對不能允許這樣把藝術品做成大白菜的行為,這既不利于行業長期穩定發展,也不利于紅木家具質量的提升,是自毀長城的行為。
紅木的材質彌足珍惜,在新國標里規定的29種紅木樹種,大多已經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收錄,被嚴格保護和管制,原料的獲得愈加困難,價值飆升。在有限的紅木木材上,運用傳統技法,按照文化精品塑造紅木精品,才是紅木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浙江東陽開展紅木家具異地打假活動 涉案貨值33萬余元
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根據國標、行標、協會標綜合起來,設定紅木家具評級的標準,分成客觀評級和主觀評級。客觀評級的設定有9個,其中材質運用方面6個,工藝質量方面2個,表面處理方面是1個。主觀評級1個,客觀評定方面,材保工程依托國家級檢測機構——國家木材與木制品性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檢測報告,各種行業貓膩和伎倆無從遁形。主觀評級方面,因為我們的古典家具器型設計上有良莠之分,由故宮博物院專家和非遺大家組成的專家組來為材保工程把關、由專家組來評級從家具的藝術性來打多少分,這是唯一一個主觀標準。
同時,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也會把市場的普遍認知放進評定標準內。也許大家會有疑問,市場的普遍認知指的是哪些方面呢,這里舉個例子,市場上普遍認知小葉紫檀收藏價值要超過大葉紫檀,市場是這么認知的,材保工程就會把這個認知納入到評級體系里頭。
根據這套評級系統的評定,分級的結果是1級、 2級 和特級 這個級別來自于國家商業部2012年標準,在這個級別上我們又給了它細化,流通級和良品級。在特級里又分了精品級和收藏級。所以,在這樣的細分下,紅木家具的品級評定分為5級。
另外,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針對進入工程的紅木產品都設有一個獨立的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紅木產品上的二維碼來對產品檢測報告、家具等級等信息進行了解,該信息客觀、清晰、透明而便捷。
有了嚴謹的評定級別會有什么意義,這個恐怕是大家讀到這里都會關心的。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有著合作的相關金融機構,根據材保工程評定的級別,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與之對應的金融服務,資產抵押和質押貸款等會讓紅木廠商和紅木消費者充分體會之前從未有的金融便捷,讓擁有紅木真正成為一個可以保值增值的文化行為和投資行為。
在質保工程的評定級別下,質地優秀、做工精美的紅木家具因為評級的高企而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有序性和流傳性得到進一步提升,也愈加被紅木文化愛好者熱捧。19800搬回家的紅木產品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紅木家具的市場會更加理性的回歸到工藝和品質。中國紅木材質保障工程用它的獨立性、系統性、前瞻性和創造性來打造紅木家具市場更健康更有序的明天。
(原標題:紅木材質保障工程引領行業轉型 拒絕19800家具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