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具廠夜半排污被環保地圖抓現行
北京市順義高麗營鎮張喜莊村,一家辦了5年的家具廠,半個月前主動關停。讓家具廠老板鐵了心要關門的是個小玩意兒——一個月餅盒大小的監測儀,專門捕捉PM2.5濃度變化,距離廠區不到300米。
圖片來源網絡
“廠子排污不達標,夜里偷偷干,過去沒人知道。現在,這玩意兒一查一個準兒。”家具廠老板說。自從有了這個監測儀,鎮里、村里的環保隊員半個月上門查了十五六次,“最后我說,你們也別查了,我還是走吧。”
這樣的PM2.5監測微型站點,今年順義區安裝了519個,遍布25個街鎮的500多個村、社區,以及臨空經濟開發區等3個重點功能區。根據監測數據,順義區環保局開發的環保電子地圖本月正式上線。各站點的PM2.5數值每小時更新一次,并且按照區域濃度高低對鎮街、功能區進行排名。
“什么點位污染濃度高,手機上一覽無余。”孔衛鋒,高麗營鎮環保辦負責人。7月21日,記者到鎮里采訪,他點開手機上的在線查詢系統進行展示。當天剛下完雨,高麗營鎮域內各點位標識均呈綠色,表示空氣質量極佳。
但就在20多個小時前,這些標識還是紅的紅,黃的黃。“沒辦法,鎮里企業太多了,擴散狀況差一點兒,地圖就花了。”
地處順義城鄉結合部的高麗營,曾是個工業大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類企業在這里興盛一時。到今年上半年,鎮域內仍有“散亂污”企業700多家。有做家具的,有加工門窗的,有資源回收的,散落在各村。
雖然村村有環保監督員,鎮里還專門聘請了一支16人的專業巡查隊伍,但“點火冒煙”、偷偷排污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原因很簡單,這家小作坊走了,房子空了,保不齊又一個偷偷地來了;排污不達標企業,白天不開工,晚上偷著干,全鎮近千家企業,單靠人力根本看不過來。
2017年,順義區環保局在各鎮街安裝PM2.5微型監測站,高麗營鎮因為散亂污企業眾多、污染物又不易擴散,鎮政府自己出資,在區里安裝30個點位的基礎上,自己又多裝了28個監測點位。除PM2.5之外,還可以監測PM10、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濃度,數值每分鐘更新一次。
延伸閱讀:家具行業全面“油改水”的環保大潮風雨欲來
其中一個監測點位就在高麗營鎮的辦公樓樓頂上。鎮辦公樓緊鄰六環路和順沙路,每天來來往往的大貨車不斷。監測儀器掛在樓頂的鐵架子上,從外面看就是一個一尺見方的金屬盒子。盒子底部是幾條豎條狀的縫隙,可以抽取空氣進行污染物分析,覆蓋半徑500米。其它50多個監測點也是如此。
張喜莊村的PM2.5監測點,就設在文中開頭所說的家具廠周邊。“廠子離村民家特別近,一刮風老遠就能聞見一股化學味兒。”孔衛鋒說。雖然鎮里幾次要求整改,但廠子遲遲未動。今年6月底監測系統試運行時,巡查隊員幾次發現夜里12點到凌晨3點,家具廠所在區域的污染濃度明顯比周邊地區高。“上門一查,就是在偷偷生產。”因為廠子的建筑結構進行環保改造成本較高,這家家具廠最后選擇了停產。
實時顯示污染物濃度的環保地圖,給防治污染帶來了便捷,同時也給各鎮街的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沉甸甸的壓力。
“每天早起一睜眼,先刷排名。”高麗營鎮一名負責人介紹,系統剛上線那幾天,幾乎每隔幾十分鐘就要拿出手機刷一次,“7點來鐘,看濃度排在后面,松一口氣;等到9點半,再一看,已經排到前三位了,心一下就掉地上了。”心情隨數據排名高低起伏,“跟坐過山車一樣”。
“各個鎮街確實都很緊張。”順義環保局監測站工作人員馬海娟說,系統上線的頭一個星期,不斷有各鎮的環保辦負責人,乃至主管鎮長,通過微信向她咨詢各種問題。“過去的排名一般都是周排名,在區政府常務會上通報。但現在是一個小時排一次,并且PM2.5濃度最高、高值區域面積最大的三個地區,還會在次日以系統消息的形式向區領導和各鎮街主要負責人推送。”
這套被稱為“智慧環保”的監測系統在本市16區中是首次應用。污染物防治,由此實現了有的放矢。“全區已劃分了560個環保工作網格,下設4630名網格員,一旦發現某個點位污染物持續超標,網格員就會重點到這個點位進行排查,這樣大大提高了污染防控的效率。”順義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王海燕 原標題:夜半排污?環保地圖揪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