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江西發現2塊巨型烏木 卻成了“燙手山芋”?

導讀:
12月8日,修水縣城郊區不遠處的一座廢棄礦區,一棵巨大的烏木靜靜地躺在一間平房內。烏木外形像一條龍,長28米,直徑1.5米,重約80噸。

12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城郊區不遠處的一座廢棄礦區,一棵巨大的烏木靜靜地躺在一間平房內。烏木外形像一條龍,長28米,直徑1.5米,重約80噸。

2013年9月3日,這塊烏木在修水縣西港鎮一河道被發現,林業部門請了幾臺大型吊機將烏木從河道內吊出。坊間傳聞,這棵巨型烏木價值上億,一時轟動全國。相關部門花巨資看護保管,至今仍未有效利用。

無獨有偶,2014年武寧縣船灘鎮河道內也挖出一棵12米長的烏木,目前,一直安放在武寧縣消防大隊內。之前,修水、武寧當地相關部門均計劃將烏木展出,幾年過去了烏木從地下沉睡,到地上還是“沉睡”,沒有發揮其應有價值。

12米長的烏木

修水烏木曾轟動全國

從修水縣城出發,驅車大約20公里,記者來到修水縣溪口鎮一座廢棄的礦區, 修水縣挖掘的烏木就是存放在礦區內的那間小平房內。隨著時間流逝,小平房門口的修水縣森林公安局的公告布已破爛不堪,在風中搖曳。

修水縣林業局資源分局局長梁春明介紹:“當年挖出的時候,鄰近縣市都有人前來一睹巨型烏木的真容。人太多了,當地還調動了特警。如今,卻很少有人再記起那棵烏木。”

走進這棟小平房時,烏木身形之巨讓人震撼。平躺的烏木上部與人肩齊,外形像一條龍,輕叩會發出清脆的響聲。梁春明介紹,這棵烏木長28米,直徑1.5米,重80噸,從河道里起吊時,壓斷了3根直徑20毫米的鋼絲繩。

梁春明說,烏木挖出現場人山人海,出動了特警到現場維持秩序。當時挖出的烏木確實在全國罕見,憑重量和長度全國少有。烏木由修水縣林業部門收回,縣里補償發現挖掘者8萬元。

2014年,武寧縣船灘鎮一河道內又發現了烏木。武寧縣博物館館長周平介紹,發現的烏木長12米,直徑60多厘米。“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保管,只能放在武寧縣消防大隊內,因為門口有戰士站崗比較安全。”周平如是說。

記者梳理發現, 2013年1月、3月,鄱陽縣境內修河、樂安縣境內也有人在撈沙時打撈出帶蔸整樹的烏木。

相關閱讀:天價烏木不識貨 村民竟當柴火燒了!

烏木為何一直“沉睡”

烏木從地底下被挖出來后,在保管看護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花費了巨資。

據了解,修水縣目前租用礦區的場地,每個月要付5000元租金,加上之前挖掘、運輸、搭建庫房、安裝監控等,修水縣林業局已花了幾十萬元。“每個月請了兩個人看護,工資5000元,加上每個月的租金,一年少說也要10多萬元。”修水縣林業局資源分局局長梁春明介紹。

而武寧縣的烏木相對修水縣的烏木要小得多,看管和保護的費用少。在江西省博物館專家的指導下,武寧縣博物館在縣消防大隊里臨時搭建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庫房。為了保證烏木在恒溫環境里,又在庫房里裝了空調。“搭建庫房,安裝空調共花了2萬多元。”周平說。加上此前看護、開挖、運送,武寧的這棵烏木也已經花了近10萬元。

之前,烏木在地下沉睡,被挖掘出來后,又在地上“沉睡”沒有發揮其價值。“當時傳聞烏木價值上億元,其實都是有價無市,又不能買賣,其作用只能限于展出。”一名業內人士稱。

周平介紹,當初計劃將烏木在博物館進行展出。“展示計劃沒有得到批準,一直鎖在消防大隊的房子里存放。”周平稱。

之前,修水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烏木作為國有資產,政府肯定不會將其賣掉。而如果將烏木加工制作成物件,就失去其原始價值了。修水縣相關人士表示,縣里初步打算等烏木運到縣城后,將其放在公園作為景觀,供人觀賞。這棵烏木可以作為修水縣的一個標本,反映修水歷史生態風貌。而事實是,這棵巨型烏木還靜靜躺在礦區平房內“沉睡”。

籌建烏木博物館

烏木又稱陰沉木,是樹木因自然災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經過長達成千上萬年的碳化過程而形成的。烏木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價值越高。

烏木可作為地質、生物等多學科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可利用烏木研究其年輪序列表,為建立完整樹木年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還能為地質考古、歷史氣候等研究提供參考價值,烏木的資源及分布也可作為遠古時期植被信息、氣候信息、生物演化等研究的佐證。

不過,相關人士透露,經過專家鑒定,武寧挖掘出的烏木是一種雜樹,而修水發現的巨型烏木是一種重陽木,價值并非想象的那樣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已經挖掘出來的烏木成了武寧縣和修水縣等相關部門的“燙手山芋”。

這些烏木何處是歸宿呢?梁春明給出了答案。“烏木實在是太巨大,縣里計劃建設一個烏木博物館,然后將這棵巨型烏木運到博物館內進行展出。”梁春明稱。他還稱,烏木實在是太長,只能先將烏木從礦區運到博物館所在位置,然后再圍著烏木四周將房子慢慢建起來。

烏木的科研價值、人文價值是無可爭議的,希望這些烏木早日發揮其價值,不再沉睡。

(原標題:我省近年發現的兩塊烏木一直在倉庫“沉睡” 記者鄒曉華)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