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具遭遇“奪命連環call”,網評條條吐槽騷擾!
近兩年,家居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于是,從曾經的等客上門,到現在的主動出擊,各企業正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搶市場。一些企業選擇了電話營銷,這能否真的奏效?
新業主遭遇追命連環call
“我已經反復強調不需要了,可他們還是不斷給我打電話、發短信。”消費者李女士告訴北京晚報家居周刊記者,一周內,一統國際家居的銷售人員給她打了兩通電話、發了一條短信。
自從拿到新房鑰匙以來,李女士就不斷接到各種家居品牌商的營銷電話,一統國際家居是其中最窮追不舍的一家。“總這么打電話、發短信,已經讓我覺得是一種負擔了。”李女士說。
記者調查了解后發現,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在大眾點評網一統國際家居(折扣中心店)的頁面上,共有41條點評,其中一星差評竟達39條,這里面有不少指向“騷擾電話”。
2016年6月29日15:12,網友newemail留言:……一直打騷擾電話就會去買你們的家具嗎!
2016年6月7日12:13,網友kaoyazi留言:……沒完沒了地打騷擾電話、持續幾個月了。已經報12321……
2016年6月3日15:43,網友gemini994留言:……天天打電話推銷!我已經打了110報警,被告知需要打12321舉報。
2016年5月23日14:39,網友amy_her留言:最開始約一兩個月接到一個電話,終于抽時間去了一趟之后便是定期的電話騷擾。換著固定電話和手機的撥打,簡直煩不勝煩。店里展品有限、風格單一,仔細看上去都落了一層灰。
2014年4月6日23:11,網友六六壹留言:不知道他們哪里買來的我的電話號碼……沒有合適自己想買的家具,銷售就沒什么好耐心,直接把我送出門口,別說禮品,連好臉色都沒有,真是無語。
記者觀察,網友針對騷擾電話的留言,日期是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這個堅持電話營銷兩年多的一統國際家居,到底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據資料顯示,一統國際家居集團成立于2001年,總部位于北京,以木門制造銷售起家,目前業務涵蓋木門、樓梯、美式家具、中式家具、實木家具、板式家具、家居飾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
多少錢買得看會不會“談”
上周,記者走訪了大眾點評所涉及的一統國際家居(折扣中心店),該店位于十八里店南橋,據銷售人員稱,這是一統在京唯一的一家折扣店。
“目前我們在北京的十八里店南橋、大興和西四環地區都有獨立店。”這位銷售人員說,“我們在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這類大型家居賣場也有店,但是賣場店主要以木門和樓梯兩種產品為主,如果想要選購家具,還是得去各個獨立店。”
記者發現,該店設有雙層展廳,但卻均未開燈,昏暗的店面內,記者是唯一的顧客。這家店的家具產品以歐美風格為主,其中夾雜個別中式風格的家具產品。由于正在裝修的緣故,從樓梯走上二層以后,展廳的地面上到處都是水泥沙子。“周末會有一場促銷活動,到時候消費者會比較多。”該銷售人員解釋說。
記者發現,在這家店內,價簽似乎成為了一個擺設。或許是因為該店為折扣店的緣故,記者詢問過的家具產品,從銷售員嘴里說出來的售價,沒有一件與價簽上標注的價格相同。不僅如此,只要記者表現出有心購買,銷售員表示,價格還可以商量。
“原價為7086元,折后價為4535元。”銷售人員指著一款規格為950mm×390mm×1230mm的胡桃木鞋柜說,如果確定要的話,價格還可以再便宜,“具體價格還能再降多少不能確定,等到您確定下單后,我會幫忙申請的。”
相關閱讀:家具營銷5個誤區,未來要抓住這5大關鍵
上趕著不是買賣
“盡管所購物品均有標價,但最終的成交價仍需再議,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時間,哪怕最后消費者砍價效果顯著,沒有多花太多的冤枉錢,但是因為來回講價浪費的時間,也等于變相增加了他們的購物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
他同時指出,有些企業認為“砍價”是國內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表面看來,企業允許消費者“討價還價”似乎是主動迎合了這種習慣。但實際上,這或許會起反作用。“消費者之所以砍價,恰恰是因為懷疑產品價格存在水分,擔心自己花了冤枉錢,這時如果商家自己給自己擠水分,反而讓消費者更加擔心,而這種擔心很有可能動搖消費者購買的決心。”他說。
記者在一統國際家居官網看到,烏金木臥房四件套的售價為34880元。在家具領域,這一售價在業內已經頗具競爭力。這樣一家在京城擁有多家獨立店,并且在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知名賣場設店,產品售價又頗具競爭力的企業,為什么還要通過轟炸式的電話營銷拉客?
“或許是因為號召力不如從前。”某銷售家具產品的企業代表指出,獨立店雖然能夠集中、全面地展現企業全系產品,但與賣場店相比,卻缺少集客效應。“家居賣場中的品牌多雖然會造成分流,但在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與賣場的集客效應相比,這種分流效應顯得微乎其微。”他指出,目前家居企業更需要抱團取暖。
“電話營銷需要適可而止。”某知名家具企業負責人對北京晚報家居周刊記者坦言,以前也曾經推行過一段時間電話營銷,但是后來發現有些消費者對這種方式非常反感。
“其實現在電話營銷的成功率并不高。”這位負責人同時指出,現在國家對電話營銷也有相關限制政策。
(原標題:電話營銷尚未奏效先遭反感 記者劉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