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匠人老李”與家具的37年情緣

導讀:
浙江嘉善縣位于太湖的東南岸,嘉善人祖祖輩輩在富饒的水鄉澤國勞動、生活、繁衍,生生不息地演繹和承繼著古老質樸、富有水鄉靈性的文化。其中,以“善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傳統,影響著嘉善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浙江嘉善縣位于太湖的東南岸,嘉善人祖祖輩輩在富饒的水鄉澤國勞動、生活、繁衍,生生不息地演繹和承繼著古老質樸、富有水鄉靈性的文化。其中,以“善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傳統,影響著嘉善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貫穿了每個人從生到死的人生歷程。

大年初六的早上,55歲的木匠李根榮騎著摩托車前往金地家園的業主家里,迎來新年開工第一天。這一天他要給這套90平方米的婚房鋪地板、安裝踢腳線……從18歲當學徒做木匠至今,李根榮做這行已經快40年了。起初,李根榮就是個木匠,給村里村外的新嫁娘打全套的家具。上世紀80年代后,城里的商品房建起來,小兩口流行裝修自己的婚房,李根榮在這時進了城。從一個小小的木匠,到現在帶著裝修團隊,李根榮見證了婚嫁禮俗的變化,也見證了木匠手藝的變遷,然而“用心”的工匠精神卻從未改變。不忽悠任何一個客人,不敷衍每一份活計,無論是一只小小的拔秧凳,還是一整套家具,在李根榮心里,活沒有難易、不分輕重,就是“一刨子一刨子”的用心。

采訪時間:2016年2月14日(年初七)

采訪地點:嘉善縣魏塘街道長秀社區

習俗變了,迎來事業上的改變 

1匠人老李

全家福

 2匠人老李

小孫女在玩李根榮的工具

嘉善受吳、楚文化的影響,形成富有水鄉風格的民間禮儀習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節慶禮儀、婚喪禮儀、生活飲食習俗,啟迪人們溫和、大度、友善、包容地處理好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古至今,婚嫁都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古代禮俗繁多的婚嫁,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諸多簡化,但女方始終都要準備嫁妝。在以前,女方會請木匠到家里來打嫁妝,俗稱“趕嫁”。全套的家具嫁妝一般是八件套,包括三連櫥、五斗柜、壁櫥、梳妝臺、床頭柜、、食品柜和寫字臺。“那時候的床一般都只配一個床頭柜,一套打下來大概20個工(注:20天),一共300塊錢。”

李根榮的手藝遠近聞名,打的家具還是榫卯結構。那時候不流行樣式,八件套的家具樣子都長得差不多,李根榮喜歡琢磨,看到別人家或者電視上出現的新樣式,看幾眼就學會了。幾十年過去,現在村里很多人家里都還擺放著當年李根榮打的這套嫁妝,盡管歲月變遷,但散發著醇正木香的家具始終見證著幾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

“后來人們結婚都要在城里買房了,我就不單單做木匠打家具,而是進城做裝修了。”李根榮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城的,裝修做了近30年。有意思的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做法是“男方買房子,女方出裝修”。從給女方打家具做嫁妝,到給女方做裝修做嫁妝,李根榮也迎來了事業上的改變。

相關閱讀:紅木家具工匠高薪高福利 卻難尋接班人

工藝變了,那份用心不變

木匠是憑手藝吃飯的工種,很受村民愛戴和歡迎。嘉善有句俗話叫“師傅長,師傅短,師傅頭上套只碗”,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在那個年代,有份手藝最吃香。因為家境一般,12歲的時候李根榮就輟學在家,16歲開始干農活賺工分。兄弟五個,李根榮排行老四。大哥拜師傅學木匠,老二和老三繼承漁民父親的衣缽學劃船打魚。腦子活絡的李根榮看著大哥干活,推過刨子,新鮮的刨花清香軟薄,像是卷曲的花朵,李根榮竟愛上了這木工活。別人家打衣柜,他看幾眼擺弄幾下研究兩天就知道怎么回事了。18歲開始,李根榮跟著大自己11歲的大哥學當木匠。

以前誰家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少不了請木匠,一年到頭,兄弟倆在各個村落間流轉。每次出工的時候,主家除了工錢,會給李根榮管頓午飯,上午和下午還各有一次點心,一天還要給一包煙。“現在不一樣了,談好價錢人就走了,我們負責干活,打掃好衛生。房子裝修好了,業主來驗收,做得好結清尾款,做得不好就扣錢。”說起這個,李根榮略微有些感慨。

桌椅板凳、床、柜,還有孩子的搖籃,以及放在老式自行車橫杠上的“寶寶椅”,都是李根榮親手做的。過年吃年夜飯用的直徑1.8米的大圓桌,也是他親手做的,為了夾菜方便,他還學著飯店的樣子做了個木頭的轉盤放在大圓桌上。不過,這些活現在一般只能在家里用用了。

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傳統意義上的木匠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木材加工設備。在傳統的木匠工藝中,根本沒有釘子、黏合劑等,完全是靠各種楔子嵌套。而板式家具的出現,很少有人會那么費力費時地從兒女幼時就開始存木料、殺水(沉塘幾年,再撈出來風干幾年),請師傅到家,一斧子一鋸子一錘子地置辦一套款式并不好看的家具。

30年前,李根榮就從一個木匠成了一個裝修工人。“裝修主要是水電工、泥工、油漆工、木工四支隊伍,現在家具打得少了,木工的活一般就是鋪地板,裝門,做衣柜、電視柜之類。”然而在李根榮的心里,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工具只是提高了辦事效率,對于干活的用心卻是沒有變的,“就算不用榫卯,木匠還是木匠。鋸子變成電鋸,還是得認真鋸。用心了,再難的活也能干好;不用心,再簡單的活也干不好。”

3匠人老李

李根榮夫妻倆

一切都變快了,工匠精神依舊

從村里到城里的這條路,李根榮走了30年。最早的時候騎自行車,去同村南里港的兄弟家還要坐擺渡船,把自行車放在船上,過了河再扛上來,后來騎電動車,現在開摩托車。“以前進城要一個小時,現在不到20分鐘就到了。”在李根榮看來,一切都變得快了。“以前什么都要自己動手,一直條凳要打一天,現在做一只三連櫥一天都不用。工具好了,干活也快了。”

當初一起做木匠的三兄弟里,大哥早已退隱,小弟出師沒多久就放棄墨斗學握方向盤,現在只剩李根榮還堅守著。家里有個房間多年來一直是李根榮的木工操作間,小鋸子、小刨子、小鑿子樣樣俱全,小孫女偶爾會拿出來把玩。

4匠人老李

家里的三層樓是兒子讀二年級的時候造的,但是兒子結婚這年,李根榮依舊傾其所有在縣城給兒子買了婚房,親自裝修。“木工活差錯都以毫米計算,要不然不平、不穩,容易開裂、歪來倒去。”李根榮的木工活在業界是出了名的精細,但他沒把這門手藝傳給兒子,“太辛苦了!反正再過幾年我就可以拿養老金了,不用想這些事了。”

李根榮和父母、妻子住在村里,進城看兒子,或者城里的兒子媳婦想回一趟村,也只需要花不到半個小時。嘉善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覆蓋,給了日益年邁的李根榮更多保障。“田都租掉了,留一畝多自己種點來吃就行了,一年收點租金也不錯。”閑來無事,李根榮喜歡沿著煥然一新的村道走走,或者去社區的文化禮堂。

李根榮一家和村里很多人一樣,是根正苗紅的農民,然而,憑著一門手藝,李根榮養活了家人。迎合時代的變化,成功從一名匠人轉型到了現代家居裝修人。臨老,安居鄉村,和城里的老頭老太比起來,李根榮們沒有半點被比下去。這一切,都源于統籌城鄉發展的“嘉善之路”。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嘉善在統籌城鄉發展中不斷探索前行,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產品延伸、社會服務提供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初步形成了體制基本接軌、產業相互融合、社會協調發展、差距明顯縮小的城鄉發展新格局。嘉善縣許多農民都像李根榮一樣,享受到了城鄉均等的公共服務,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

繁榮的城市,新興的城鎮,美麗的鄉村,均衡的服務——嘉善大地,從城到鄉,安放著我們關于江南水鄉的“美麗鄉愁”。

(原標題:“匠人老李”的37年家具情緣 記者:李舟英)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