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遲遲不發貨 “口頭協議”不靠譜
近期各商家紛紛拋出誘人的價格促銷,著實引來一大波市民選購。馬上要結婚的市民齊先生計劃在此期間置辦結婚用的家具。他分別從我市兩家大型家具商場購買了同一品牌的家具,同時與商家“口頭協議”約定交貨時間,但交貨日期已經到了,貨品卻遲遲沒有發貨,齊先生想討個說法,“口頭協定”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市民在訂立“口頭協定”時需要注意些什么?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婚期臨近家具卻沒到貨
“我去年‘十一’假期從我市兩家家具城分別買了同一品牌的家具,但兩個多月過去了,遲遲沒有收到貨,婚期快到了,我很著急。我最近一直在聯系商家和商場,也到消協投訴過,可是都沒有給我滿意的答復,我該怎么辦?”近日,齊先生撥打本報熱線說。
去年國慶期間,齊先生分別到我市兩家家具城購買家具。因為齊先生年底要結婚比較著急,因此他格外關心交貨時間。“在選購家具時,我就會詢問店員什么時候能到貨,店員承諾45天,最晚兩個月到貨,于是我和商家口頭約定了交貨時間。”齊先生說。最后他從美好家選購了茶幾等家具,在另一家家具城選購了床頭柜和電視柜。
然而眼瞅要到交貨時間,但在美好家購買的物品卻遲遲沒到,齊先生多次打電話咨詢,都沒有答復。“商家一直讓我等消息,但卻沒有主動給我打過電話。”齊先生生氣地說。另外讓他納悶的是,他從另一家購買的床頭柜來貨和預訂存在出入,“我訂的是卡其色送過來的卻是黑色,可這次商家不到三天就給我換了貨,但是換貨又沒有生產日期,我懷疑是樣品。”齊先生說。
記者聯系到了該品牌的商家負責人,該負責人稱,他們經營的家具都是制式家具,從下單到生產有一個生產周期,因此交貨日期有可能推遲。“而換貨因為店內常備產品都有備貨,因此有現貨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換。由于所有家具都是用紙箱包好從廠家運來的,路途中難免出現潮濕等問題損壞包裝,而標簽都是在紙箱上,因而沒有生產日期。”商家經理解釋,“對于樣品,我們會在提前告知的前提下,在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才會低價把樣品賣給消費者,如果不滿意我們可以隨時給退貨。”
目前轄區工商所已接到齊先生投訴,并幫助他調查并解決問題。
口頭協議也有法律效力
此次齊先生和商家通過口頭協議約定了交貨時間,不少市民在購置家具中也常常采取口頭約定這種形式。記者了解到,口頭協議是合同形式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它的特點是方便、便捷、省時、沒有太多的格式要求。而缺點則是變更性強、穩定性差、取證難、證據保存難。
相關閱讀:買家具的八大注意事項
記者就“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咨詢了我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口頭協議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方沒有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不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雙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沒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訂立合同的主體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實,這個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但是口頭協議一旦發生糾紛需要尋求法律保護時,就遇到一個舉證的問題,那就是證人和證據,如果不能證明口頭協議的存在,那么口頭協議就沒有法律效力。所以,口頭協議一定要有證人證據,否則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合同采取口頭形式并不意味著不產生任何文字憑據,如人們在商店購物,有時也會要求店主開具發票或其他購物憑證,但這類文字材料只能視為合同成立的證明,而不能作為合同成立條件。反而言之,只要有證據表明口頭合同的成立,雙方均應嚴格履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頭合同,同樣要承擔違約責任。
但工作人員建議,市民盡量不要使用口頭合同,訂立嚴謹的紙質合同,這樣有利于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原標題:“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記者 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