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商虧損千萬 艱難維持運轉
在經濟持續低迷下,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碼,這些政策應有助于提振未來的基建投資增長,但這并不足以完全抵消房地產下行和金融行業增長放緩的拖累。因此,不少木材商家都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不能逆轉,未來的經濟增長將進一步下滑。
正是對未來經濟的失望,使得大部分木材商家都對木材市場的走向持悲觀的情緒。在這種氛圍籠罩下,商家都顯得畏首畏尾,持幣觀望占據主流。 “國內庫存持續高壓,且價格倒掛嚴重,木材收多少虧多少,只能暫時停止收購。派去當地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已經回來,只留個別人員在當地留守。”某木材商家如此表示。不少在非洲經營木材的商家向記者透露,他們都已經停止在非洲當地收購木材,特別是在莫桑比克收購木材的中國商家基本都停止了運作。
“木材從收購到最后國內通關落地,不算木材成本僅僅是通關和運輸等的費用就遠高于現在國內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木材商家肯定不愿再收購木材。而現在最困擾國內木材商家的問題是不知道經濟低迷還要持續多久。大家都已經被現有的庫存和資金積壓給壓怕了。”中林木業廖總如此表示。
據記者走訪了解,現階段中低端家具材大部分已經跌至歷史低位,如去年熱門材種鐵木豆最高峰商家報至5000元/立方米,現在跌至2300-2500元/立方米;小葉紅檀原木最高峰商家報11000-12000元/噸,現在報4500-4800元/噸;沉貴寶原木最高報價超過6000元/噸,現在報價2800元/噸;紅高棉最高報價超過8000元/噸,現在報價4000-4200元/噸;皮灰板材高峰商家5200元/立方米都不舍得賣,現在3200元/立方米都無人問津。
“2013年木材市場的瘋狂,使得2014年大量木材涌進國內市場。現階段大部分商家都還是處于消化庫存的狀態,這些商家的資金積壓太大太久,為了維持日常的經營,虧本回籠資金也是無奈之舉。因此,資金充裕的商家在這個節點出手應該是不錯的時機。價格到底的信號已經較為明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商家在產材地停止收購木材。商人都是逐利的,特別是中國商人,只要有利潤可賺,哪怕是很低的利潤,商家都不會放過。現在商家停止了收購則說明完全無利可圖,這正是價格到底的最有力說明。”麒閣木業的石總如此表示。
然而石總也指出,現階段國內木材庫存高企的問題依然十分嚴重,且在家具市場調整期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去庫存化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這一現實就造成木材市場繼續底部運行的狀態短期難以改變。
“今年到現在為止,木材經營板塊公司虧了幾千萬。為了公司的正常運營,公司不斷加大其他業務板塊的投入,包括報關、融資倉儲及木材開鋸等業務。另外也在積極開發新的項目,利用自身在木材圈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優勢,開拓園林建設及其他相關項目。”中林木業廖總如此介紹。
廖總分析,現階段的木材市場低迷還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公司在莫桑比克收購木材的業務也已經停止,但依然保留工作團隊在當地。公司暫時沒有恢復收購木材的打算,但是如果有資金優勢的木材商愿意直接出資在當地采購木材,公司愿意與之深入合作,利用自身的優勢使雙方互惠共贏。
“我們公司在非洲經營木材生意接近20年,在木材采購和通關這方面擁有較大的優勢,這些優勢是長期經營獲得的,因此堅決不能放棄。這就是公司現階段沒有采購木材而當地團隊沒有解散的重要原因。中國是木材資源缺乏的國家,現在因為經濟大環境不景氣而需求下降了,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短暫性,高需求的趨勢是不變的。只要能夠熬過這個嚴冬,曙光就在前方,因此不管多困難都要堅守。”廖總表示。
“我們現在都不是考慮要賺多少錢,只要能夠維持資金的流傳,讓企業可以運轉下去,就可以了。”龍華國際木業劉總如此說。劉總的這種觀點代表著絕大多數木材行業人士的心聲。在艱難時期,木材行業人士能夠做的就是堅守。我們相信,正是木材人士的這一份堅守和執著,一定能夠幫助他們帶來市場復蘇的曙光。
延伸閱讀:世界之最——最重的木材
(原標題:木材商維持企業運轉是關鍵 堅守才能看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