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花梨家具史上的五次收藏熱
中國家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形式,因而被后人稱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黃花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等名貴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它造型優美,選材考究,制作精細,是中華民族家具文化風格的代表。黃花梨是明代家具的首選用材,因其加工性能良好,不易開裂變形,經燙蠟之后呈現的暗橙黃色,顯得光潤、高檔,且散發陣陣幽香,因而被許多人所喜愛。
在我國,黃花梨家具收藏始于明末清初。然而,那時將黃花梨家具作為文化藝術品爭相收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時發現了黃花梨家具的獨特藝術魅力并加以傳播,至此,中國傳統家具在國際上被人熟知,并掀起了此后中國黃花梨家具收藏史上的五次高峰。
第一次收藏高峰:西方傳教士最先“發現”其價值
明末清初之際,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時,發現了中國的傳統家具,當時,歐美國家認為,西方的巴洛克家具已經過時,此時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家具風格。正當他們沒有新思路、新設想的時候,中國明式家具的出現,讓他們眼前一亮。中國明式家具造型優美、簡練舒展、典雅清新,正是歐美國家收藏者夢寐以求的家具風格。至此,中國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歐美國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歐美國家的收藏者如獲至寶,爭相到中國來買,而這個時候正處在明朝剛剛滅亡之時,亡國之君的東西,普遍地被掃地出門,其中就包括許多宮廷家具。這些被中國新當政者以為晦氣而掃地出門的“垃圾”,卻被西方人當成了寶貝。這是第一次明式家具收藏熱。
第二次收藏高峰:黃花梨家具遭哄搶
1900 年,八國聯軍侵華,占領了清宮廷,皇室的各種藝術品遭到哄搶,他們挑選出珍貴的藝術品帶回去收藏,將不能帶走的毀掉。此時,中國的黃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經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高端家具,士兵們紛紛哄搶中國的家具,爭相運往自己的國家。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收藏不是主動性的,而是歷史原因被動造成的收藏。這一時期,上好的黃花梨家具被外國人搶走,形成了中國黃花梨家具收藏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第三次收藏高峰:文革時期掀起的破四舊運動
“文革”時期,我國的傳統文化遭棄,“破四舊”、“立四新”,老東西、舊東西一律被掃地出門。在“破四舊”運動中,好多黃花梨家具都被沒收,沒有得到妥善的保管,有的家具庫房里放不下,就干脆堆放在外面院子里,任憑風吹雨淋,一兩年之后,家具褪了色、散了架,破爛不堪,也就成了廢品。
此時,外國人又瞄準了這個機會,他們通過正當外貿途徑向中國外貿機構訂貨,有多少黃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國的外貿機構四處搜貨,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黃花梨家具通通賤賣,這是我國黃花梨家具流失海外規模最大的一次。
第四次收藏高峰:為了“外匯”,黃花梨家具被瘋狂出售
“文革”結束后,政府落實政策要發還抄家物資,有一批家具回到了主人手中,但也有一大批家具再也找不到主人。當時,中國社會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做中介的人,俗稱“二道販子、走私販子”,家具走私的現象開始出現。
有的外國人收買這些中介,讓這些中介人在國內收購黃花梨家具,然后賣給他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時中國的收藏家還不多,想收藏,經濟能力又不夠,即便當時有資金,也禁不住外匯的誘惑。那個時候,人人都想要外匯,所以人們寧愿便宜出售給外國人也不想賣給中國人。
第五次收藏高峰:王世襄推崇明式家具
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發展,中國的收藏家們有了相對寬松的資金和政策去收藏。可惜為時已晚,因為經歷過前四次的哄搶收藏后,中國的黃花梨家具已大部分落入外國人手中。
掀起第五次收藏高峰的,是著名文物收藏夾王世襄。他在1985 年著有《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在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次收藏高潮比以往幾次都厲害,同時走私也更厲害了。“二道販子”買了王世襄的書,按圖索驥,走私的都是精品。
從幾次收藏熱來看,中國的黃花梨家具收藏高峰其實是外國人一次次掀起來的,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市場上的黃花梨家具多是海外回流的原因。(作者:胡德生)
- 上一篇:一對夫妻在宜家天津商場購物遇蹊蹺
- 下一篇:網購簽收前沒驗貨 買回的沙發破損索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