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檀家具常見的“病態”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對明式家具之“病”做了闡述,其中好多器型是名貴的紫檀家具,屬于明式家具在清代所謂創新中的失敗作品,也是在標準失衡和盲從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敗筆之作。清式家具受當時外來文化的影響甚重,加之當政民族文化偏隘獨特,不能有效包容中華傳統文化。偏激的發展在固有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必定要產生扭曲的方向,病態產品多有四不像的感覺。
紫檀博古幾架
這件紫檀博古幾架初看靈巧雅致很有特色,但細看會發現問題不少。這件幾架有兩個束腰方幾截腿后和一個長方幾組合而成,這種簡單的改制破壞了經典器物的優良結構,取代的是華而不實的構件,實在不堪大雅。問題一:下部結構全部攢接后形成八腿,不僅八足不整齊規整,這增加了家具對地形的平整要求,容易造成家具在重力作用早日解體。問題二:方幾的腿足縮進改為外翹,對地的接觸面積減少,毫無正面意義。問題三:長方幾下部攢接橫棖子三段結構違背常理,導致橫棖子成為虛設。問題四:繁瑣的做工和不耐品的外形極不協調,堪稱悖繆。
相關閱讀:平民堆里的貴族 明式家具大師王世襄
紫檀博古紋多寶柜
這件博古紋多寶柜在清代產過不少,看中間大柜體還是很中規中矩的一件家具,問題是下面一個和上面兩個抽屜結構讓人大跌眼界,尤其是下抽屜為了形成腿足結構而形成的上小下大的癟足造型實在讓人倒胃。這件器物與傳統家具穩固協調的結構相悖而行,是華而不實的典型代表,屬滯郁失位雙重病態。
清代好多紫檀家具脫離了傳統家具的觀念,從型到飾的疊加最終沒有形成自己完美統一的風格。這種遺憾我們今天應該看的很清楚,希望我們從事古典家具研究和制作的朋友們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有效消除弊病。
- 上一篇:歷年APEC舉辦地美景觀賞
- 下一篇:流金溢彩的清代嵌琺瑯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