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家具的發展歷程
家具的發展隨著不同環境、不同領域、不同時代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地域差別和時代特色。幾千年來,通過祖先的勞動創造,逐漸形成了一段段具有特色的家具風格。中國家具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期。從起居方式的演變過程來看,新時器時期的龍山文化,是家具的萌發期。我國家具歷史上的黎明時期從西晉開始往后發展。日前家具界認為,中國家具有四個重要發展階段:楚式家具(周代到南北朝)、宋式家具(隋唐到元代及明早期)明式家具(明中期到清早期)、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
如今我們常說的中式家具,多指明清家具,明清家具在材質、工藝、基本造型上都有一定的延續性,但是在風格特征上呈現各自鮮明的個性特點。中式家具發展到明清時期,制造工藝完全成熟。清朝時期,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家具行業分成了四大門派:蘇式、廣式、寧式、京式。
京式家具,一般是指北京地區生產的清式家具。
京式家具一般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家具為主,造辦處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到皇宮服役。由于廣州工匠技藝高超,又在木作中單設一個廣州木作,全部由廣州工匠充任,所制的家具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它與純粹廣式家具不同之處表現在用料方面,造辦處在制作一件家具之前,先畫樣呈覽,經皇帝審批后,方可制作。久而久之,形成京式家具較廣式用料少的特點。在造辦處普通木作中,多從江南地區招募工匠,其做工趨向蘇式,不同的是,他們在清宮造辦處制造的家具較江南地區用料要大一些,而沒有摻假現象。
從紋飾上看,京式家具較其它地區又獨具風格。清代家具雕刻龍紋最為常見。根據家具的不同特點而施以不同形態的紋飾,顯示出各式古色古香、文靜典雅的藝術形象。
民國時期,家具樣式依然恪守著原來的傳統,沒有太大變化。原因是從清末到民國,北京在政治和經濟上沒有發展的機遇,以致北京的建筑形式和人口構成沒有得到改變。
如今的北京欣欣向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北京到處高樓林立,高檔小區和高檔的花園式別墅鱗次櫛比;人口的構成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于政府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吸引高科技人才及大學畢業生的加入,北京人口達2000萬以上,這就推動了北京的家具行業飛速發展。一部分北京家具生產商將自己定位于中高層次的消費群體。這部分消費者包括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城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他們事業有成,思想獨立,辦事干練、個性化追求較為明顯。對于家具的性價比、設計風格、所用材料,品牌價位較為看重。所以北京的家具生產商,將自己的原創設計,技術研發都針對這些目標消費群體,而且廠商還將現代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觸入其中,在傳統京式家具風格上進行創新,格調清雅,雋永而靈性十足,形成了北京家具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并成為北京當代家具行業的代名詞——京派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