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藝裝飾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是一個裝飾藝術方面的運動,但同時影響了建筑設計的風格,它的名字來源于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當其在1920年代初成為歐洲主要的藝術風格時并未在美國流行,大約1928年,快到現代主義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國流行。ArtDeco這個詞雖然在1925年的博覽會創造,但直到1960年代對其再評估時才被廣泛使用,其實踐者并沒有像風格統一的設計群落那樣合作。 19世紀20--30年代的歐美設計革新運動。在大工業迅速發展、商業日益繁榮的形勢推動下,歐美的工業設計逐漸走向成熟。仍然經常留戀手工業生產的新藝術設計運動,己不能適應普遍的機械化生產的要求。
以法國為首的各國設計師,紛紛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機械生產,對采用新材料、新技術的現代建筑和各種工業產品的形式美和裝飾美進行新的探索,其涉及的范圍主要包括對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紡織、服裝、首飾等方面的設計,力求在維護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使工業產品更加美化。巴黎是裝飾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1925年在巴黎舉辦了裝飾藝術展,裝飾藝術運動因此得名并在歐美各國掀起熱潮。它受到新興的現代派美術、俄國芭蕾舞的舞臺美術、汽車工業及大眾文化等多方面影響,設計形式呈現多樣化,但仍具有統一風格,如注重表現材料的質感與光澤;在造型設計中多采用幾何形狀或用折線進行裝飾;在色彩設計中強調運用鮮艷的純色、對比色和金屬色,造成強烈、華美的視覺印象。在法國,裝飾藝術運動使法國的服飾與首飾設計獲得很大發展,平面設計中的海報和廣告設計也達到很高水平。格雷(Eileen Gray)的室內和家具設計,把富有東方情調的豪華裝飾材料與結構清晰的鋼管家具完美結合。在美國,裝飾藝術運動受到百老匯歌舞、爵士音樂、好萊塢電影等大眾文化的影響,同時受到蓬勃發展的汽車工業和濃厚的商業氛圍的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美國裝飾風格和追求形式表現的商業設計風格,它們從紐約開始,逐漸從東海岸擴展到西海岸,并衍生出好萊塢風格。尤其在建筑、室內、家具、裝飾繪畫等方面表現突出。紐約的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大廈,在整體外觀、室內、壁畫、家具和餐具等方面的設計,都表現了典型的美國裝飾藝術風格。位于洛杉磯的可口可樂公司大廈,其建筑設計表現出汽車式的流線型形態。美國裝飾風格20世紀30年代傳至歐洲,使歐洲的裝飾藝術風格更加豐富。在英國,裝飾藝術風格始于19世紀20年代末,突出表現在大型公共場所的室內設計和大眾化的商品(肥皂盒、爽身粉盒等)包裝上。倫敦的克拉里奇飯店的房間、宴會廳、走廊和陽臺,奧迪安電影連鎖公司興建的大量電影院等,表現出英國裝飾藝術風格與好萊塢風格的結合。裝飾藝術運動中表現出的東西方藝術樣式的結合、人情味與機械美的結合等內涵,在20世紀80年代,重新受到了后現代主義設計師的重視。
發展淵源
在20世紀20年代興起,到30年代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流行設計風格,影響到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紡織品設計和服裝設計等等幾乎設計的各個方面,是本世紀非常重要的一次設計運動。雖然主要的發展國家只是法國、美國和英國,但是這種風格卻成為世界流行風格,甚至到遠在東方的上海都可以找到“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和室內設計,可見其流行的廣度。相比之下,“新藝術”運動雖然也遍及歐美,但是從影響的范圍來看,地區性非常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設計界的探索,很難成為一個比較統一的流行風格。可見,對“裝飾藝術”風格的研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裝飾藝術”風格之所以如此普及,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本身的折衷立場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可能性。“新藝術”運動沒有可能廣泛普及,也正因為它的曲線、非幾何形態造成了只能手工生產,不能大批量機械生產的狀況。20世紀開始,人們已經注意到,如果希望某種風格能夠得到普及,成為流行風格,批量生產的考慮是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裝飾藝術”運動足裝飾運動在20世紀初的最后一次嘗試,它采用于工藝和工業化的雙重特點,采取設計上的折衷主義立場,設法把豪華的、奢侈的手工藝制作和代表未來的工業化特征合二為一,產生一種可以發展的新風格來。這場運動與世界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幾乎是同時發生,也幾乎同時于30年代后期在歐洲大陸結束,因而,在各個方面都受到現代主義的明顯影響。但是,由于它主要強調為上層顧客服務的出發點,使得它與現代主義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立場,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裝飾藝術”運動沒有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再次得到發展,而基本成為史跡,只有現代主義成為真正的世界性設計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在裝飾和設計手法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可費參考的重要資料,從材料的運用,到裝飾的動機,直到產品的表面處理技術,無論哪一個方面,這個風格都有不少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它的東方和西方結合、人情化與機械化的結合的嘗試,更是80年代的后現代主義時期重要的研究中心。從形式上看,20、30年代的這個設計運動的風格與80年代的后現代主義風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意識形態方面來說,也有類似的地方。因而,對于它的了解和研究,就更具有重要意義了。
范圍
裝飾藝術運動是在20世紀20到30年代在法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開展的一次風格非常特殊的設計運動。因為這場運動與歐洲的現代主義運動幾乎同時發生與發展,因此,裝飾藝術運動受到現代主義運動很大的影響,無論從材料的使用上,還是從設計的形式上,都可以明顯看到這種影響的痕跡。但是,從思想發展的背景來看,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現代主義運動的民主色彩、社會主義背景,都從來沒有在裝飾藝術運動中發生過。裝飾藝術,特別是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傳統的設計運動,雖然在造型上、在色彩上、在裝飾動機上有新的、現代的內容,但是它的服務對象依然是社會的上層,是少數的資產階級權貴,這與強調設計民主化、強調設計的社會效應的現代主義立場是大相徑庭的。因此,雖然這兩場運動幾乎同時發生,互相也有影響,特別是現代主義對于裝飾藝術運動在形式上和材料上的影響,但是,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有各自的發展規律。20世紀初,一批藝術家和設計師敏感地了解到新時代的必然性,他們不再回避機械形式,也不回避新的材料(比如鋼鐵、玻璃等等)。他們認為,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和產生于法國,影響到西方各國的新藝術運動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對于現代化和工業化形式的斷然否定態度。時代已經不同了,現代化和工業化形式已經無可阻擋,與其回避它,還不如適應它。而采用大量的新的裝飾動機使機械形式及現代特征變得更加自然和華貴,可以作為一條新的探索途徑。這種認識,普遍存在于法國、美國、英國的一些設計家之間,特別是20年代西方的普遍繁榮,美國更是高速發展,造成新的市場,為新的設計和藝術風格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這一歷史條件,促使新的試驗的產生,其結果便是20世紀初的另外一場重要的設計運動―裝飾藝術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的名稱出自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一個大型展覽:裝飾藝術展覽。這個展覽旨在展示一種“新藝術”運動之后的建筑與裝飾風格。該展覽的名稱,后常被用來特指一種特別的設計風格和一個特定的設計發展階段。但是,裝飾藝術這一術語,實際所指的并不僅是一種單純的設計風格。和新藝術運動一樣,它包括的范圍相當廣泛,從20年代的色彩鮮艷的所謂爵士圖案,到30年代的流線型設計式樣,從簡單的英國化妝品包裝到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的建筑,都可以說是屬于這場運動的。它們之間雖有共性,但是個性更加強烈。因此,把裝飾藝術單純看作一種統一的設計風格是不恰當的。
從思想和意識形態方面來看,裝飾藝術運動是對矯飾的新藝術運動的一種反動。“新藝術”強調中世紀的、哥德式的、自然風格的裝飾,強調手工藝的美,否定機械化時代特征;而裝飾藝術運動恰恰是要反對古典主義的、自然(特別是有機形態)的、單純手工藝的趨向,主張機械化的美。因而,裝飾藝術風格具有更加積極的時代意義。另一方面,裝飾藝術運動開展的時期,正是現代主義開展的時期,因此,無論這場運動多么強調裝飾的效果-裝飾正是現代主義反對的主要設計內容之一-但是,在設計上依然受到現代主義的很大影響。無論是在材料的運用上,還是設計主題的選擇上,乃至于設計本身的特點上,這兩種設計運動都有不少的內在關聯。以往常常把裝飾藝術視為與現代主義對立的設計運動來看,但現在的研究表明,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美國的工業設計與裝飾藝術運動,有時簡直難以截然劃分開來。比如美國設計家雷蒙·羅維1937年為紐約世界博覽會設計的“工業設計師辦、公室”,就很難說是單純的現代主義,還是裝飾藝術風格;法國現代主義大師勒·科布西耶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設計的家具,也是兩種風格兼有。這都表明:裝飾藝術與“現代主義”之間并不完全是矛盾的關系,在形式特征上,它們有著密切而復雜的關聯。至于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它們的產生動機和它們所代表的意識形態上。裝飾藝術稟承了以法國為中心的歐美國家長期以來的設計傳統立場:為富裕的上層階級服務,因此它仍然是為權貴的設計,其對象是資產階級;“現代主義”運動則強調設計為大眾服務,特別是為低收入的無產階級服務,因此它是左傾的、小知識分子理想主義的、烏托邦式的。
西方有些設計理論家把裝飾藝術運動稱為“流行的現代主義”,或者“大眾化的現代主義”,原因是因為它的風格在某些方面被用來設計大眾化的流行的產品,比如批量化生產的鋼管家具、汽車和摩天大樓等等。這種稱謂很容易造成誤解,因為裝飾藝術風格的主要服務對象依然是社會中的權貴,而并不是大眾。
20世紀60年代以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設計理論家把裝飾藝術運動視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歐美的“新藝術”運動的延伸與發展。從裝飾動機來看,或者從它強調的服務方向來看,這種觀點當然無可厚非。但復雜性在于,這場運動主要的發展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而這也正是現代主義運動發展的主要階段,因此,往往有混淆的情況。從名稱上看,也有一定的混淆,比如在法國有人稱這場運動和設計風格為“現代主義”,也有人因為影響到這個風格的因素之一是美國的爵士音樂和表演,而把它稱為爵士現代主義。但是,如果從意識形態的立場來看,裝飾藝術運動強調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現代主義運動強調為大眾服務的社會主義立場之間依然是徑渭分明的。
裝飾藝術運動紡的織品、墻紙圖案其線條大多取自花梗、花蕾、藤蔓等自然界優美、具有曲線的形體。
- 上一篇:解析工藝美術運動
- 下一篇:現代家具設計的英國設計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