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樂家居”成工信部創新試點
智慧工廠什么樣?江寧開發區我樂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工廠有自己的答案:這頭設計師把千差萬別的“私人定制”家具圖紙輸入電腦,那頭迅速大數據分析:成百上千套家具被拆分成零部件、“合并同類項”,以最有效率的生產方案輸入自動流水線。
從10年前一家小型家具廠起步,“我樂家居”憑借一股子鉆研勁兒,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個性化定制和規模化生產矛盾。近日,該企業成功入選工信部2015年度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
剛剛結束的“雙11”,“我樂家居”以4961萬元的單日銷售額奪得天貓櫥柜行業冠軍,該成績是去年冠軍的3.7倍。很多消費者看中的是“我樂家居”推出的“私人定制”服務。房價高企,小戶型吃香,每一寸空間都彌足珍貴,“私人定制”成為當前家具行業的潮流,但全國有能力大規模生產全屋定制家具的企業鳳毛麟角。
“過去定制家具怎么干?設計師上門量好尺寸,出CAD圖,把圖紙交給工頭,工頭帶著工人們完成從開料、封邊到試裝,說到底和傳統木匠在家里打家具沒太大區別。這樣的生產方式很難上規模,成本也下不來。”公司總經理汪春俊說。
為了產業升級,“我樂家居”下決心自主研發核心軟件,埋頭苦干一年多,榮獲省經信委兩化深度融合創新示范工程的“互聯三維家居空間設計大規模定制全程多觸點融合平臺”誕生了。設計師量好顧客房間尺寸,按需畫好圖,輸入系統形成初稿,即可約顧客看圖紙。顧客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系統中隨意修改,家具的各個零部件在系統中被模塊化了,一個柜子的轉角資料庫中可能存了上百種,喜歡哪款點哪款,一鍵組合起來就可以看整體效果,就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簡單。“你看到的三維圖紙,就是未來你家家具的樣子,非常直觀,所以有的顧客在我們家改家具會上癮。”汪春俊說。
智能化不是“紙上談兵”,更在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
在“我樂家居”江寧中心工廠,構造復雜的德國進口IMA全自動生產線在高速運轉,各種尺寸的板材就像被魔法棒點了一般,按照電腦里的設計圖紙飛速進行模塊化組合。每天有成百上千件家具訂單從全國各地傳輸到這個工廠,訂單進來,通過電腦和工廠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甚至每臺流水線設備相連。生產流程類似3D打印,這頭圖紙進去,那頭產品出來。
“雪片般的訂單到了工廠先被‘信息化’處理,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分分合合’的過程。一套套家具被拆分成N個零部件,在同一條流水線上混合生產,確保每一道工序成本都最經濟。”汪春俊說。
“我樂家居”在智能化上跨出的一大步,不僅讓家具產業從“大規模制造”轉為“大規模定制”的夢想成真,還讓“私人定制”降下了身價:一套兩室兩廳全屋定制家具的價格在兩三萬元,這是把餐桌、餐椅、沙發、衣柜(廚房不含)全含進去的價格,顧客買點軟裝就可以入住。
思路決定出路。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國內經濟不景氣,但“我樂家居”連續五年銷量都有1.5倍以上增長,去年更達1.7倍。目前,“我樂家居”在全國櫥柜行業中,銷售額、店面數量等排名第三。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雖然銷售量大增,但一線工人卻沒增加。去年產值已達近7億元,一線工人才300多名,工人數量近幾年就沒變過。企業在信息化、數控設備上的投入,在勞動力成本上省了下來。“我樂家居”流水線的日生產效能是傳統生產線的22.2倍。
“如果說創業期,‘我樂家居’站穩市場的法寶是質量和效能,那么近年來的飛躍是抓住了互聯網+、工業4.0。我們將創新突破口放在個性化定制與規模化生產的有機結合上,實現了公司工業化升級和顧客個性化需求升級的雙贏。”汪春俊說。
方案解讀
智能化領域主攻方向
《中國制造2025南京市實施方案(2015—2017)》中提出,要重點開展虛擬化、云儲存、云安全、云中間件、數據儲存和處理等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推動云計算與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創新和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著力突破智能傳感器、射頻識別、智能傳輸、智能信息處理等核心技術,加快智能傳感器、RFID電子標簽、RFID讀寫器、智能終端、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分析、服務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開展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節能環保、智能醫療健康等物聯網應用服務與示范推廣。
(通訊員:王靜 記者: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