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不“智能” 安裝復雜,售后難解決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杭州消費者閆女士去年換房裝修,不少智能家居產品吸引了她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一張電動折疊床。這張床可以安裝在客廳或書房,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組書柜和儲物柜,實際上只要按下遙控器按鈕,被折疊收納在儲物柜中的床就會自動伸展開來。
為了這款智能折疊床,去年5月,閆女士開車從杭州來到了位于上海紅星美凱龍的楷模家居。銷售人員說,閆女士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店面要裝修,作為樣品展示的這張床原價要135000元,如今打折出售,只要54000元。此外,購買這張折疊床還贈送價值2萬元的乳膠床墊。閆女士覺得,雖然價錢不便宜,但由于自己格外喜歡,于是馬上與自己的裝修設計師聯系,在與銷售人員反復確認過折疊床及其柜子的高度以后,她向對方支付了1萬元的定金。
延伸閱讀:家裝將迎旺季 智能家居受青睞
到了2019年年底,閆女士在裝修吊頂以后,聯系商家送貨安裝。不過,等到柜體送來的時候,她發現柜子比屋里已經做好的吊頂高出了3厘米。當時,她沒有追究當初銷售人員和設計師在溝通環節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只一心想把問題解決掉,于是決定把吊頂往上方切割,以便把柜子塞進去。不過,接下來意外又出現了。當安裝人員將折疊床組裝起來以后,床板卻出現了非正常傾斜,床墊也與床架不吻合,床體展開時,兩排床架龍骨暴露在外。此外,在收床的時候,床身一側的軌道還會卡住柜子,留下難看的縫隙。
“工人跟我說,‘這個只影響美觀,收的時候你用腳踢一下就好了。’我54000塊錢買的床不能遙控,要用腳踢一下……”閆女士說。
更讓閆女士難以接受的是,當她拆開床墊外套之后發現,床墊根本不是商家當初宣傳的乳膠材質,而是海綿材質。床墊上也沒有任何產品標識,這讓閆女士覺得自己可能買到了“三無”產品。隨后,閆女士一直與商家就安裝和床墊材質問題進行交涉,這張號稱智能家居的電動折疊床前前后后安裝調試了五次,依然沒能徹底解決問題。于是,閆女士提出了退貨退款的要求,但楷模家居方面表示拒絕,后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問題便一直擱置至今。
無奈之下,閆女士將問題投訴到上海市閔行區消保委,不過并沒能成功協調雙方達成退貨退款約定。最近,閆女士再次聯系了楷模家居門店店長。
閆女士:你們的解決方案是貨和款都退不了,只能賠償對嗎?
門店店長:對。我們跟消保委的老師也是這么說的。消保委的老師讓我們給你修,修好了再現場談賠償的問題。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李斌律師認為,如果折疊床多次安裝調試都沒能徹底解決問題,且影響到基本的使用功能,消費者有權要求解除合同,也就是退貨退款。此外,“床墊沒有標識是為了美觀”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床墊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其外包裝應該印有相關標簽,要讓消費者能夠看到廠家、規格、材質等相關信息。如果沒有相關標識,則證明其來源可能不合法。”
原文標題:智能家居不“智能” 給消費者添堵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