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簽特許合同賣假冒櫥柜 東窗事發被判刑

導讀:
“投機取巧”只是短時的愉快,但它帶來的卻是長久傷害,企業會面臨三方面的危險。一是一旦遭遇消費侵權,二是行政主管部門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三是在違法經營過程中,如果觸犯了刑法,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誠信經營,人之信,商之魂,業之根。開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耍小聰明糊弄消費者,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

本期商戒,為你講述的是一例假冒注冊商標案:重慶市一建材商行老板因利欲熏心“掛羊頭賣狗肉”,以假充真糊弄消費者,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被渝北區檢察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提起公訴。近日,涉案三人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至2年,并處罰金6萬元至35萬元不等。

簽訂特許合同賣櫥柜

今年46歲的馮煒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在重慶做建材生意,還成為了一家建材商行的實際控制人。2013年至2016年期間,他代表商行與寧波一家廚具公司下屬的公司簽訂了“BORCCI柏櫥”品牌櫥柜銷售合同、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由其負責“BORCCI柏櫥”品牌櫥柜及相關配套產品的銷售、安裝和售后服務。

雖然一套“BORCCI柏櫥”櫥柜的價格不菲,卻因產品質量過硬,加上品牌效應,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歡。馮煒除經營“BORCCI柏櫥”櫥柜產品外,還發展了自己的一個整體櫥柜品牌。

在櫥柜行業,馮煒的生意一時間做得風生水起。

以假充真坑騙消費者

然而,從2014年到2016年期間,馮煒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利用特許經營形成的有利條件,在未經許可或授權的情況下,先后與十位消費者簽訂了出售“BORCCI柏櫥”品牌櫥柜的訂購合同書、定貨合同等交易文書后,為節省費用、縮短工期,玩起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伎倆。

馮煒從寧波這家櫥柜公司購進非實木櫥柜,又從其他公司定做了與約定商品相似的柜門、裝飾板、頂線等實木材料,然后再進行組合、裝配成一套整體櫥柜,假冒“BORCCI柏廚”,交付給消費者。

2016年3月至當年年底,馮煒明知商行是出售“BORCCI柏廚”品牌的專賣店,卻在銷售自己所有的品牌整體櫥柜時,使用“BORCCI柏廚”等商標進行廣告宣傳和展示,并在與消費者簽訂的定貨合同等交易文書上使用,將自有品牌整體櫥柜假冒“BORCCI柏廚”品牌整體櫥柜交付給消費者。承辦該案的檢察官介紹,馮煒的涉案金額共計43萬余元。

兩名員工配合造假

“李明、王成是馮煒商行的兩名工作人員。李明曾任商行的設計主管,王成為設計師,兩人均是大學本科畢業。”承辦該案的檢察官介紹,兩人明知馮煒有意要將假冒的整體櫥柜出售給消費者,卻仍受馮煒的指使,配合其造假。

其中,李明曾專門去了合作公司考察,聯系對方定做偷換的實木材料等。王成作為設計師時制作標有“BORCCI柏櫥”商標的設計圖紙,從“BORCCI柏櫥”公司訂單系統中,下單購進低檔次產品。

去年3月,商行的行為被發現。隨后,馮煒在接到警方電話傳喚后主動到案。今年1月和3月,李明、王成也分別主動投案自首。

拍案說法

3人因假冒注冊商標罪獲刑并處罰金

今年8月,案件在移送渝北區檢察院審查后提起公訴。經法院審理認為,根據《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同一種商品’的認定問題,名稱相同的商品以及名稱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可以認定為‘同一種商品’。”

馮煒、李明、王成與消費者簽訂表明出售的是“BORCCI柏櫥”品牌整體櫥柜的相關交易文書后,委托其他公司定做與前述消費者所訂購的整體櫥柜中相似的柜門、開放柜、碗盤柜、裝飾板、頂線等實木材料,再結合下單訂購的柜體進行組合出售給消費者;在銷售自有品牌的整體櫥柜時也使用“BORCCI柏櫥”等商標進行廣告宣傳、展示,假冒“BORCCI柏櫥”品牌的整體櫥柜出售給消費者。雖然,假冒部分商品的具體名稱與簽訂合作協議公司所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核定使用商品名稱存在差異,但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消費者一般會認為是同一種事物,為此法院認定為同一種商品。

本案中,寧波的這家廚具公司系注冊商標“BORCCI”、“BORCCI柏櫥”、“柏櫥”的權利人,馮煒、李明、王成未經該公司許可,在銷售整體櫥柜的相關交易文書以及產品上使用“BORCCI柏櫥”等商標,假冒“BORCCI柏櫥”品牌櫥柜出售給消費者,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為此,法院依法判令馮煒刑期兩年,罰金35萬元;李明刑期一年六個月,緩刑兩年,罰金28萬元;王成刑期六個月,緩刑一年,罰金6萬元。

記者從多家家居建材賣場獲悉,由于東窗事發,加上不少消費者舉報投訴,馮煒的專賣店已關門。

(文中當事人均用化名)

延伸閱讀掛羊頭賣狗肉 重慶某商行冒充知名櫥柜銷售獲刑

聞者足戒

投機取巧是企業經營大忌

在今年的“3·15”期間,重慶工商部門發布2017年全市12315大數據,顯示房屋、裝修建材、房屋裝修服務類投訴量連續兩年超過30%,一些家裝建材商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梁換柱”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于這類現象,曾任《重慶創業》雜志主編、重慶市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的譚剛強認為,家居建材企業不停倒閉又不停催生,部分企業或商家會用一些違法手段來增加利潤。“消費者花高價買品牌,結果卻買了一個假冒偽劣產品回來。”譚剛強說,一旦這種現象形成行業潛規則,不但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將整個市場秩序攪亂,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其結果導致整個市場假貨橫行,加大互害和泛化。

譚剛強表示,“投機取巧”只是短時的愉快,但它帶來的卻是長久傷害,企業會面臨三方面的危險。一是一旦遭遇消費侵權,消費者會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企業索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二是行政主管部門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企業非法經營一旦觸及法律底線,將遭受嚴重的行政處罰;三是在違法經營過程中,如果觸犯了刑法,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像本案中,因為假冒注冊商標,不但讓企業老板和員工遭遇牢獄之災,而且原本經營得好好的企業也面臨危機。如果采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梁換柱”等投機取巧行為,對品牌消費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今后再怎么努力,也難以挽回企業和產品的聲譽。只有腳踏實地靠品牌、靠長效、靠誠實來進行經營,獲得一種可靠的利潤,這樣才能心安理得,才賺得長久。

支招

企業這樣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生產經營中,企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呢?

承辦該案的渝北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程現偉專門為企業提出了五點建議,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一是企業要樹立知識產權風范防范意識,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加強對企業高管和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管理和約束,加強在對外經濟往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知識產權風險的防范。

二是企業要及時注冊商標、登記版權、申請專利,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知識產權成果。

三是科學選擇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尤其是對生產工作流程所涉及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運用商業秘密和專利權綜合保護,還是單獨運用其中一種方式。

四是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要建立內部維權打假的部門,中小型企業可以設置相應的崗位,保護自身知識產權。

五是與公安司法機關保持溝通、銜接,移送相關涉案線索。

提醒

如何識破不法商家以次充好的伎倆

如何識破不法商家以次充好的伎倆?重慶坤源衡泰律師事務所潘興旺律師認為,首先,消費者在選購商品前,應當學習相關鑒別知識,譬如如何識別假貨,如何驗真等基本常識;其次,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應盡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好、評價好的商家;最后,一旦發現商家以次充好的,應當保留好相關消費憑證以及盡量保證商品的完整性,收集好相關證據后向消協等部門求助。

潘興旺律師介紹,對于以次充好,新消法已明確作出相關規定:“經營者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如果是違反國家商標管理法規,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還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此外,以次充好屬于欺詐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原標題:把自己品牌當名牌賣 像他們這樣,小心被判假冒注冊商標罪 作者:徐勤 韓政)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