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家具業行業開放 擔心受大陸沖擊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ECFA)開放行業對比
(編者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會為臺灣家具業帶來什么?是鯰魚效應還是會壓迫當地家具商的生存空間?或許其結果只能由時間來證明。)
自從幾個國際家具制造商進入臺灣并開始主導市場后,臺灣的家具行業市場遭受了重大損失。家具迷獲悉,臺灣家具行業代表昨日表示,《ECFA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會允許更多的競爭者進入這個已經飽和的行業,從而使得行業更加艱難。
新臺北市家具商務協會主席簡隆富說,在家具行業的全盛時期,曾經有多達700個家具制造商和零售商。但是大概十年前,許多臺灣商人開始投資大陸的家具制造,將低成本的產品進口到臺灣,繁榮時期也結束了。
“那個時候,大多數的消費者不了解當地制造的家具與大陸制造的家具的差異,他們只知道如果大陸生產的沙發有比當地的更便宜,他們就不需要買貴的,”簡隆富說,中國制造的大陸進口家具給臺灣家具行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直到民眾認識到大陸進口的產品盡管非常的便宜,卻常常是粗制濫造的,其不利影響才得到減輕。然而,由于近年來的經濟低迷,臺灣家具銷售商的數量已減少了一半,加上房價的飆升,大部分房屋都是房地產投機者所購買的,因此房子都是空置未裝修的。
該協會的前主席,同時也是一個20多年臺灣家具品牌主席的涂榮立認為,“悲慘”這個詞最能描述臺灣家具行業最近幾年面臨的困境。“由于難以獲得土地,加上招聘本地員工的成本上升,許多臺灣家具制造商已將其業務轉移到大陸。更糟糕的是,政府已經簽署條約,將向中國投資者開放家具行業,允許其整合家具的生產和銷售,擠壓當地經營者市場份額。“家具行業已經觸底,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就像是在已經化膿的傷口上灑鹽,“涂榮立說道。
涂榮立認為該協議簽署后,臺灣當地那些為酒店提供家具的家具連鎖店和企業受到的影響將會最嚴重,因為一旦臺灣允許大陸制造商生產和銷售他們的產品,而不必擔心航運成本,新建的酒店可能會將他們的家具訂單從臺灣制造商轉向大陸制造商。“一旦允許大陸投資商在臺灣開設零售店,無論是小家具制造商還是大型家具連鎖店,都無法承受這樣激烈的競爭。“
由于在6月21日與中國政府簽署協議之前,政府沒有與任何將會受到潛在影響的行業進行磋商,因此政府應當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以幫助當地企業渡過危機。
在需要立法院批準才能生效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臺灣的64個行業部門將向大陸投資者開放,包括運輸、旅游和傳統中藥行業。同時,大陸將向臺灣開放80個行業部門。
(編譯:高單單)
版權聲明:家具迷網獨家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和鏈接地址。未經許可請勿隨意刪改文字。 隨意刪改本站內容,家具迷網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