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宜家睡著了,是經過了宜家的精確設計
最近,一組顧客在宜家門店“蹭睡”的照片在網上被轉發上萬次。這組照片“曬”盡了顧客的各種睡姿,記者連日來走訪宜家商場,發現整個家具區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僅四元橋商場在下午1點至2點間,就有60余人在這里“蹭睡”。為什么一走進宜家就想睡覺呢?其實這無關顧客素質高低,而是宜家經過了精確設計,我在宜家被催眠了?我們一起發掘宜家的魔力吧。
外國的宜家線路圖簡直可以稱作是一個迷宮了。
從這張路線圖可以明顯地看出,只有一條主要的路線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從入口延伸到出口。這一點是通過利用建筑物內的墻壁將很多相鄰的空間隔斷開來得以實現的。很顯然,這和我們所熟悉的大多數商場內的設計截然相反。在大多數商場內,不同的購物點之間是互通的,我們可以隨意地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并且還可以有很多種線路可走。
一位從事商場設計的專家說,宜家內部的布局,是這個家具銷售連鎖企業心理武器,讓消費者不再想著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錢。當消費者沿著宜家里面彎彎曲曲的過道一路走過去,看著兩旁極簡抽象派藝術的瑞典家具時,很快就會讓消費者辨不清方向,沖動之下,買了很多別的東西。
關于限制因素在設計中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Donald Norman在他的《日常物品的設計》一書中有系統的論述,其中提到了三種類型的限制:物理的、邏輯的和文化的。在宜家的購物路線設計中,物理和邏輯上的限制都有。那些建筑物內的墻或隔斷就是物理性的限制,因為就算是你想隨意走動,你也會被墻擋住的。而地面上的箭頭則是一種邏輯上的限制,它只是利用了人們知道箭頭能表示正確的方向這一知識來向人們提示正確的行走方向,它無法強制你非得按這個方向走。
有著迷宮般商場的宜家,有時讓消費者感到筋疲力竭,有研究表明,消費者平均會在那里呆上超過三個小時,很多人甚至花了了八小時在那里。這時“公司沒有強制規定要求員工勸離長時間占用家具或在床上睡覺的顧客”的規定就派上了用場,宜家的家居樣板房一般都設置在入口處,給消費者提供舒服的大床和沙發,讓有些消費者得到充分的休息。這些人休息夠了,接下來就該釋放自己饑渴難耐的大斧,瘋狂的購物了吧。
顧客睡覺還有另一個好處,宜家允許顧客接觸樣品,甚至睡在上面,以此來體現出他們的產品是多么的舒適。在人來人往的宜家賣場就如同活廣告一般。
有人說,宜家是有情懷的,其實不如說宜家的方方面面都有著精確的設計,許多帶小孩兒的大爺大媽特別喜歡宜家,因為這里可以免費喝水,餓了可以去宜家餐廳買吃的,有得玩有的坐還有的睡,最重要的是給家里省下空調費!這幾項福利正好切準了老人與孩子這樣的人群,客流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另外,有網友稱,有次在宜家買雨傘,標價12.9元。旁邊有行小字,下雨天9.9元。這種不乘火打劫的態度以及這3元的差價俘獲了多少網友的心呢?
那么這么多人睡覺會不會增加宜家的運營成本呢?知乎網友分析道:產品壽命影響不大,特別是對于沙發來說。成本肯定是會增加的,產品本身的費用,工時,安裝等等,但是,一切都是以銷售為導向的。與顧客關系并不大。不過顧客在沙發上睡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銷售啦,想買的人沒辦法去切身的感受產品,或者本來想了解了解,一看橫尸遍野就作罷了。
宜家在中國這樣新興市場,固然部分消費者素質低些,可能導致店面運營展示成本上升,但對行動遲緩的瑞典人而言,更頭痛是如何更快落地更多城市開店,宜家在中國已經貽誤太多時機了。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