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說紅木 紅木家具的市場流變
紅木家具的歷史無需贅述,明清的達官顯貴造就了傳統硬木家具的響亮名頭。從舊家具古董的收藏到仿古家具的出現,其中奧秘無非是“利”字當頭。直至今日,紅木家具市場浮浮沉沉,無數人隨之起落,要么富甲一方,要么身敗名裂,卻也依然用最大的熱情,關注著這具有魔力的木材。
物以稀為貴
紅木制作的家具,向來是品位與身份的象征,國家規定的五屬八類紅木木材,不少都已絕跡,如名頭甚響的海南黃花梨,只剩下一些稍顯夸張的傳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內紅木就已空空如也,只好把目光投向東南亞諸國。當然,也有人用存下的明清舊木料做成家具,則更是稀少。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的黃金規律。紅木材料的稀缺,導致價格的飛漲,商人們開始在越南等地進口黃花梨,仿明清樣式做成高檔家具,很快紅木便成為現代人財富之象征,家具市場的紅木熱潮,在2007年到達一個巔峰。但其背后的代價,是雨林的迅速破壞和市場泡沫的逐漸形成。
瘋狂的炒賣
2007年的紅木熱潮,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惕。人們依舊在家具的典雅樣式和木材的優美紋理中沉醉,商家們也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東南亞木材的緊俏,進口地甚至遠達非洲,到了2010 年左右,行情又暴漲起來。據說在深圳關口,無數老板在那里搶貨,稍晚了一步,就只有望洋興嘆,氣得跺腳。
在廣西江蘇等地,到處都是尋找木材的商人身影,而拿到一噸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木材,精明的商家會大量囤積起來,等著價格更高時賺一筆。這種態勢,已有隱藏的危機。
在木雕行業興盛的浙江廣州等地,雕工們有時不得不長期閑著,那是因為貨太少,供不應求。原材料產地的商家們也跟著精明起來,開始不斷抬高價格,幫忙吹著泡沫。在這種奇怪的市場狀況下,看起來鶯歌燕舞的紅木市場岌岌可危。
亂象紛呈的現狀
轉眼到了今日,紅木家具市場依然維持著自己的尊貴,但一場暗戰已經悄然拉開。
據報道,曾有商家開始炒作金絲楠木,擠壓紅木家具的空間,一度引發互相攻擊。這是種無奈的競爭之法,稀缺的紅木導致許多想發財的木材生意人另想辦法,想與紅木市場分一杯羹。
越是高端,則利潤越厚。如果說運作其余木料的行為還算良性競爭的話,假冒產品的出現,就不得不讓在紅木中沉醉的人們打一個寒顫,這很可能毀掉一個行業。
如今大量黑檀、紅檀、黑紫檀家具等紛紛出現,都說自己是真正的紅木,以高價售出。本來紅木的定義,都是明清時期的俗稱,直至后來國家定出屬類才得以確定。這些商家索性打個擦邊球,開始蠶食紅木家具市場。
魚目混珠,往往是考驗市場的時候,這些普通的木材通過各種打磨上色的工序,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家具產品,大方地擺進消費者的家中,沒有絲毫羞愧,身價就是這樣抬了起來。對紅木不求甚解,只求面子或者升值的消費者,也是此環節中重要的一員。在幾方的共同“努力”下,紅木家具市場的泡沫顯然到了爆炸邊緣,更可怕的是,假紅木家具具有很大的檢測難度。
為了市場的健康運行,不得不究其根源,盲目的投資和升值期待、以及原材料的稀缺,是市場混亂的緣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決定著未來的紅木之路。
根源與未來
無疑,紅木家具的稀缺與精美,也顯示這個市場的存在價值。人們依舊非常關注紅木,喜歡紅木。而最近出臺的新國標,無疑是極大的利好消息。在亂象橫生的市場中,新國標的出臺意味著產品有了驗證的標準,簡言之便是有了表明身份的銘牌。這樣一來,冒充李逵的李鬼們,就少了藏身之地。
在慶幸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免于憂患。消費者的鑒賞能力,一直有待提高。除非拋卻那些華而不實的暴富心態,方能免去受騙,也才能站在藝術的角度來感受紅木的魅力。
作為高端的象征,紅木一詞,的確能引起一番熱烈的討論,但遺憾的是,商家們卻沒能做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這也是紅木家具發展的瓶頸之一。這個起伏多次的紅木浪潮,未來如何,還得翹首以待。
- 上一篇:從順德看家居產業洗牌
- 下一篇:全竹家居,未來三年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