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原創藝術家具還要走多久
我們家具設計人要用實際行動推動中國原創藝術家具設計的發展,為實現知識與產業結合、知識推動產業進步,使我們的藝術家具產業走上一條持久創新的品牌化發展之路,使我們的藝術家具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中國藝術家具的原創設計與世界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根據當前藝術家具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世界藝術家具市場的潮流,原創設計、個性設計家具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和收藏者的青睞。不過,中國藝術家具的原創設計需要長期不斷地深入開展,才能為藝術家具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源泉。我們家具設計人要用實際行動推動中國原創藝術家具設計的發展,為實現知識與產業結合、知識推動產業進步,使我們的藝術家具產業走上一條持久創新的品牌化發展之路,使我們的藝術家具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為億萬家庭提供更加溫馨、浪漫、舒適和具有文化氣息的個性化藝術家具。這就是要求激活我們的藝術家具原創設計思維,促進中國家具原創設計快速發展。
家具藝術化設計成趨勢
中國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具制造大國,但由于對藝術家具設計潮流缺少認識以及企業設計能力匱乏,大多數中國企業對國內外同行的學習總是停留在形式上而不是設計靈感上,因而只能賺取少量加工利潤。我們的企業家要改變一款新的藝術家具可以占領“大片江山”的觀念,要建立起品牌的設計風格。藝術家具的風格化、個性化設計將引導企業走出單純制造型模式的困境,為企業帶來豐厚的高附加值利潤,而實踐中,家具的藝術化設計也將以最為耀眼的形式感凸顯創新的力度。
家具藝術化設計針對的是特定人群,甚至走的是定制模式的道路。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底部的需求層次提升勢必擴展上一層面的市場需求,而上一層面的需求較下一層的區別在于更趨向精神層面的需求,這為家具藝術化設計帶來了可能。當消費者升級后,有設計能力的企業沒有必要再去揣摩迎合大眾的普遍消費心理,而是要在多元而立體化的市場中找到那些喜歡個性化藝術家具的用戶。
加之借助現代傳媒多方位、多角度的傳播優勢,只要是優秀的設計都能以不同媒介、不同方式傳播,這時的市場會由之前的“面狀”向眾多的“點狀”發展,小眾化個性需求自然會逐步擴大。當然,在一定商業模式的保證下,家具藝術化設計利潤會比大眾化量產的產品利潤高很多。
原創設計背景及美學原理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設計藝術也蓬勃發展起來。西方藝術家具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風格時期:哥特式風格時期、洛可可風格時期、巴洛可風格時期和路易十四風格時期,后來隨著“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藝術家具設計在注重裝飾性風格的同時也逐漸傾向于自然主義風格,而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裝飾性越來越被藝術家們遺忘,簡約主義成為藝術家具的主題。在講究實用性的同時,藝術家具設計越來越注重物與人的結合。其強調人性化設計,設計出來的成品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人體美學原理等。
中國有著豐富的設計美學思想,其中有一種觀點為“致用論”,強調設計事物的實用性。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強調,制作椅子要講究人的舒適程度,又說:“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妙其說,必制理窮盡而后止哉!”。明代的家具制作十分講究,它要考慮做出來的家具是否美觀又實用、簡潔又舒服,工匠們在制作家具時不是簡單地把它當成日用品,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其注重尺寸比例與人體各部分關系協調性的設計思想在藝術家具設計中得到了運用。藝術家具設計中強調人性化,強調作品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體工程學、人體美學原理,就是來源于古代家具的啟發。
傳統家具設計文化表現了民族藝術風尚和審美情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顯示出不同的風貌,但從整體上來看,它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味與倫理價值,重視和諧,強調人與自然共生設計的美學思想。而古典藝術家具作為原創設計文化的一個載體,也從形態、布局和紋飾上對應和詮釋了傳統設計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審美風范。
渾然天成,木韻傳情
藝術家具之美在于木材之美,而木材之美在于木韻之美。木無貴賤之分,無論是黃花梨、紫檀、酸枝,還是普通木材,都具有畫一樣的神韻。這種神韻首先在于沉穩的氣質。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陳寶光先生說過,“具溫潤、勻質地、聲舒暢、并剛柔、自約束”是木的寫照。其次,木韻能營造出一種審美意境,流暢的藝術家具線條和材質本身的紋理色澤會散發出迷人的氣息。美麗的天然木紋須天公造物歷經千百年方能成就。其吸天地之靈氣而造福人間,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厚禮。更何況,木有“仁、義、智、勇、潔”五德,與名貴木材天然紋理和光潤色澤相得益彰,實現了思想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能夠表達人類回歸自然、崇尚返璞歸真的懷舊情懷,亦能滿足某種精神訴求。
厚德方可載物,優選木材打造藝術家具應保持天然木紋的韻味,不喪失木材的個性。在自然界找不出兩塊紋理、韻味完全相同的木樣,這就要求匠師們在家具制作過程中有著高雅的審美情趣,更需要找準木材獨特的藝術個性。然而,許多企業未能認識木材神韻之奧妙無窮,以繁復的雕刻破壞其天然紋理結構,找不到神韻構架的意境,此般暴殄天物豈不令人扼腕痛惜!人有情,木亦有情,對天然木材合理處理以求達到精工巧意之境界,是人類對天賜良物之最好回報。
藝術家具原創設計留存著生命的氣息,其中包括有閃光的文化碎片、古老的歷史遺存,它們沿襲著千百年的傳統技藝;而藝術家具的那些渾然天成的木材,無不凝聚著家具人的聰明才智,無不寄托著人們的情感追求,無不體現著人們的文化創造。它用熱情、虔誠挖掘生活情趣,體現雅潔高尚之美,將“天趣”與“人工”和諧巧妙融為一體,抒發出無限意境。
原創設計與杜絕抄襲
杜絕抄襲,需從設計以外的領域提高門檻。企業是應該堅持原創還是合理追隨市場,這關乎企業的定位和發展。從純商業的領域看來,將其他企業設計師長時間沉淀出來的成果進行“拿來主義”,這是完全的商業化思維,特別是在設計專利保護制度不完善的情形之下,就顯得更加肆無忌憚;但從企業道德而言,總歸是有些抬不起頭來。
談到原創設計,抄襲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中國尤其如此,對以原創設計驅動的企業而言,更是有著切膚之痛。一個好的原創設計作品有可能是多位設計師幾年沉淀的結果,但抄襲者卻能在短短幾天剽竊,這不能不讓許多設計型企業心寒。設計專利得不到有效保護,除了相關法律不完善之外,市場的無序競爭、設計師資源的極度缺乏、市場風氣的影響等,也是重要原因。
合理地追隨市場是藝術家具原創設計領域的必經之路。所謂嚴格意義上的原創作品也許并不存在,大部分的設計師仍然是廣為借鑒,吸收其他品牌或領域的精華,更好地加以運用,從而設計出符合企業定位的藝術作品。當然,這并不是鼓勵抄襲,而是期望抄襲行為本身帶有一定的改進空間,無論是在設計領域還是在工藝、技術領域,只要是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行業的進步,都是值得推崇的。
隨著名貴木材資源日益稀缺、價格高漲,市場開始深度兩極分化,對大部分藝術家具企業而言,守著傳統過日子已經到頭,再不改變“唯材論”思維,向注重工藝和藝術創新轉型,留給他們的只能是被淘汰的命運。我們的企業要注重設計、敢于原創,開創屬于自己時代的藝術家具。
(原文標題為:藝術家具: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 上一篇:板式家具:在逆境中存活
- 下一篇:家居電商“預售模式”:一把利弊難衡的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