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一兜糖家居攜手宜家發布2019家居趨勢:KOL正在主導年輕人的家居消費

導讀:
3月1日,一兜糖家居APP攜手宜家、騰訊聯合創始人吳宵光、未來家資本、家頁傳媒,在廣州二沙島舉辦《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發布會,分別從互聯網家居平臺、全球視野、互聯網經濟、資本市場等多個維度,對以上問題給出解答。

2019年家居行業趨勢如何?未來年輕人如何做家居消費決策?

3月1日,一兜糖家居APP攜手宜家、騰訊聯合創始人吳宵光、未來家資本、家頁傳媒,在廣州二沙島舉辦《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發布會,分別從互聯網家居平臺、全球視野、互聯網經濟、資本市場等多個維度,對以上問題給出解答。當晚,超過500名家居行業精英高管參與這場盛會。

《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發布會在廣州二沙島舉行

《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發布會在廣州二沙島舉行

活動現場,一兜糖家居APP創始人徐紅虎重磅發布了《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這是國內首份基于互聯網家居平臺的家居用戶消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更重視自己的家,愿意為家花錢花心思,6成家庭的裝修預算超過20萬元,8成年輕人自己主導裝修設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新定義家的設計,重構家居消費,也因此產生了許多新的商業機會。

一兜糖家居APP創始人徐紅虎演講_副本

 一兜糖家居APP創始人徐紅虎演講

以下為《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發布會徐紅虎演講節選——

講之前,先給大家開兩個腦洞。第一個腦洞是:小麥的智慧。前段時間讀《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希拉里說“萬物都是競爭的”。小麥本質上就是一顆草籽,站在植物競爭的角度看,小麥是怎么從中脫穎而出,讓它的子孫覆蓋全球每一塊田地?因為它選擇討好人類。小麥只要不斷進化討好人類的胃,人類就會被小麥奴役。渴了,人類幫它澆水;生蟲了,人類就幫它打藥。相對其它草籽,小麥的生命力很弱,但只要它把討好人類這件事做到極致,就可以打贏植物競爭的戰役。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特別震驚。我們經常說「換位思考」,大多數時候把這句話當成了耳旁風,把換位思考當成一種單純的利他行為,尤瓦爾·希拉里這句話點醒我們:【換個視角看事物,事物會因為你看見,你變的不一樣】。

再開一個腦洞。我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歷史書的人,把中國二十四史翻了好幾遍,發現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幾乎每一個開國皇帝的首輔大臣都是道家的人:商朝伊尹、周朝姜子牙、春秋戰國時期范蠡、漢朝張良、明朝劉伯溫……這些人我們未必都認識,但這位肯定知道:諸葛亮。諸葛亮不會騎馬,在戰爭時代卻能運籌帷幄之中。為什么這么牛?因為他從來不從戰爭的角度看戰爭。道家是從【自然規律中思考宇宙本體,從宇宙本體中找出事物本質,從事物本質中推演人與組織的關系】。在道家看來,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是人與組織的重組,他們不和我們在一個維度看問題。我想表達這樣一句話:【升維思考】。互聯網圈經常用一句話,叫【降維打擊】。ATM機做夢都沒想到,讓它絕望的是微信支付。馬車師傅做夢都沒想到,滅掉他的不是千里馬,而是汽車。這個世界最怕的是,你少林武功蓋世無雙,對方拿出一把手槍。這就叫降維打擊,互聯網公司對我們實施降維打擊,所以我們家居人,必須升維思考。

問題是,我該升到什么維度看問題?應該升到【家】的維度。我想,在場多數人只從家居行業看問題,有少部分會升維到房子角度看問題,但很少人能升到家的維度。為了能順利升維,請大家配合我一下,此刻你不是你們公司的總裁,你是你兒子的爸爸、你老婆的丈夫、你媽媽的兒子。各位,請問什么是家,家在你心中定義是什么?給大家5秒的思考時間。

我們做過一個調研。家是什么?家,是剛剛蘇醒能聞到媽媽的飯香。家,是一家一起追一部電視劇。家,是可以隨時去鄰居家串門。家,是一家人一起完成一頓飯……這些是我們潛意識中的家。但發現,城市發展太快,快到我們都忘了家的樣子。大城市不是我要的感覺,于是有一些人開始逃離北上廣,去詩和遠方,卻發現自己根本離不開城市。那城市中的家,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來看:

谷老師家的視頻

谷老師我在暨南大學的老師,她重新定義的家,核心是一張有溫度的餐桌,做飯是凝聚家人關系的全部。

心理學家把人分為 【無意識】、【下意識】、【潛意識】、【顯意識】、【算法意識】。家是人類數萬年演化到潛意識里面的東西,也是從小的生活習慣。我們潛意識只會感覺不對,但不知道哪里不對。只有像谷老師這樣能調動算法意識的人,知道哪里不對,并能尋找改變。

我們細想一下,家的功能正在被肢解,會客在咖啡館、吃飯在飯店。家人現在根本不會一起看電視,所以家從功能設計上就是洗澡睡覺的地方。沒有與家人共處的設計,家自然就沒有溫度,所以有些人寧可在車庫發呆也不愿意回家。我們欣喜地發現,在一兜糖家居APP上,大量有算法意識的人開始改變,并正在影響別人。

舉個例子,一兜糖家居APP有個用戶給我們留言,她說她和老公在家無話可聊,各玩各的手機,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一次偶然打開一兜糖家居APP,有位屋主分享的全屋記對她觸動挺大,于是她把客廳改成了手工作坊。因為老公的愛好是刻印章,這個改變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兩個人下班回家經常一起刻印章玩,還在淘寶開了個小店,感情一下子變得很好。再舉個例子,有位用戶和他兒子無話可聊,每次兒子放學回家,在沙發上坐一會就回自己房間了。因為通常這個時候爸爸在看電視,兒子就坐他旁邊。大家要知道如果我會客,一定是相對而坐,絕不會坐成一排,因為坐一排不方便交流,溝通自然就少了。這個爸爸把家重新設計,取消了電視墻,把沙發改成圍坐,這樣的設計讓父子溝通變多,感情自然就變好了。

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構人與空間、人與物、人與人的關系。

風格正在人格化,家居正在社交商品化

說到風格,我想每個企業都關心2019流行什么風格。我們看一下2018年的熱搜數據:

2018年的熱搜數據

這些數據,百度、淘寶等每年都發布,對大家有用嗎?在我看來沒啥用,為什么?現在的流行風格就像【狗嘴前面掛的一塊肉】,你一直追但累死也追不上。如果你在一個人的脖子上掛一塊肉,人馬上知道,向前追肯定不行,要回頭看。不要像狗一樣盲目追逐,要像人一樣回頭思考。

讓我們【向后看,看家居發展史】:2000年,中國正式進入商品房,這是一股巨大紅利,充分的賣方市場,廠家賣什么決定市場流行什么風格。2010年到2015年,大家都跑去歐美國家看家居展,誰抄襲快誰生意就好,流行風格被歐美的展會所主導。2015年到現在,尤其是去年,大家一下子抓不住風格的流行趨勢了,集體迷茫。

我們【再向后看,看人類發展史】:大家知道人都是社交動物,只要生活在群體社會就離不開社交。每個人都在標簽化自己,目的是從熟悉的圈子往向往的圈子靠攏。為了更好地標簽化自己,誕生了第一代社交商品——名牌服裝包包手表汽車等。如果花10萬購買一塊手表,有助于彰顯自己成功人士的氣質,你絲毫都不覺得貴,因為你計算的是它的社交價值。如果這塊手表沒有社交屬性,花5000塊你可能都覺得貴。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用名牌來標簽化自己的人越來越多。單獨名牌這個標簽不能充分表達自我,于是就誕生了第二代社交商品——旅游。如果你是高端群體,會發現朋友圈沒幾個人曬名牌包包和汽車。因為曬這些太俗,大家都在曬旅行照片,這樣更能表達自我。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發旅行照,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如果旅行不發朋友圈,錢不是都白花了嗎?

現在中國有錢人太多,這幾年大媽都涌向國外,也發旅游照片,旅行這個標簽又不能充分表達自我了。所以就誕生了【第三代社交商品】——生活方式。如果你屬于頂級群體,你會發現,朋友圈也沒有幾個人發旅游照片。他們在曬什么?曬午后在家安靜地讀一本書,曬和家人一起做蛋糕、插一束花等。曬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狀態,一種生活方式。大家要知道,80%以上生活方式要靠家居表達。家居正在成為社交商品,一個品類一旦成為社交商品,就會誕生大量的品牌,品牌溢價空間會變得很大。關于品牌和品牌溢價,以后有機會我們再談,我們先把風格流行的底層邏輯說清楚,風格的流行是:【高層次人群,在標簽化自己過程中,帶動低層次人群效仿,從而帶動風格流行】。

【風格正在人格化】。有人把人格化的風格說成混搭,不夠準確,或者說不是底層邏輯。未來如果你的家居產品不能代表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沒有一群人愿意用你來表達他的生活方式,你將被社會淘汰。說得再直白一點:【明星代言時代正在凋零,以達人為代表的群體生活方式代言時代,正在開啟】。

這是我對風格的觀察,我們再看看空間。

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新定義家的設計

客廳

年輕人會思考一個問題:一年365天幾乎沒有幾天在家會客,即使有客人來訪,也會請到咖啡館或餐廳,客廳基本都是自己和家人在用。那么,客廳就沒有必要用一些花里胡哨的設計來討好客人,于是,年輕人開始圍繞家人的興趣愛好展開客廳設計。我們看幾個案例:

一兜糖客廳

第一個案例,這對夫妻興趣愛好是做手工,那么他家客廳就變成手工作坊。

第二個案例是我家,我平時喜歡讀書,我家客廳就變成超級大書房。

第二個案例是我家,我平時喜歡讀書,我家客廳就變成超級大書房。

第三個案例是一對夫妻,他們的興趣愛好是養貓,所以把客廳裝成寵物樂園。

第三個案例是一對夫妻,他們的興趣愛好是養貓,所以把客廳裝成寵物樂園。

年輕人按家人的興趣愛好設計客廳,改變了和家人的相處方式,讓一家人感情變得更好。如果你和家人在家無話可聊、無事可做,可能是客廳設計出了問題。

流行趨勢是:【客廳變主廳】。

客廳是圍繞客人來設計的,主廳才是圍繞家人需求而設計。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宜家。兩年前宜家就發現這一趨勢,并聯合一兜糖家居APP在上海舉辦“給家更多可能”主題展,內容就把客廳變主廳,吸引了非常多年輕人參加。我在那次活動論壇上分享了我觀點:【圍繞與家人共處場景的設計,正在改變和家人的相處方式,從人面對電視到人面對人】。大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這說明,話說到他們內心深處去了。

如果你是主打客廳產品設計的商家,一定要明白這一趨勢。如果還是沙發茶幾電視的布局,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你會被年輕人唾棄。只有圍繞和家人共處關系的設計,才會受到年輕人喜歡。

廚房

大家都知道,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做飯了。因為買菜、洗菜、做飯、洗碗等等實在是太麻煩,人力成本加時間成本,其實非常昂貴,顯然不比在外面吃或叫外賣便宜。如果這個邏輯成立,年輕人豈不是不需要廚房了?答案是需要的,只是廚房和以前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看幾個案例:

廚房案例1

廚房案例2

廚房案例三

不難發現,這個幾個廚房顏值都非常高。很多人會質疑:開放式廚房華而不實,一做飯到處是油煙,一點都不實用。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年輕人不會每天在家做飯。如果讓一個90后女孩像媽媽一樣把自己關進廚房忙前忙后,等飯做好了叫你來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做飯變成了家庭日,變成家人共同參與的一場活動,那么年輕人會非常喜歡。

年輕人不但喜歡開放式廚房,而且【開放式廚房會變得更開放】。

廚房和餐廳客廳融為一體,下廚從生存變成生活。做飯本質上成了一種興趣愛好,一種和家人凝聚感情的方式。【廚房從單打獨斗,到一起打怪升級,多人共用的廚房設計】正在成為趨勢。售賣廚房相關產品,一定要明白這個趨勢。如果你讓做飯變得更有趣、更好玩,能讓一家人一起參與,就會受到年輕人的追逐,否則,會被時代淘汰。

衛生間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在一兜糖家居APP上十分火爆。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說:所有時間幾乎被孩子占滿,一天最開心的時刻居然是上廁所。因為只有上廁所時,才可以理直氣壯地把孩子交給老公。如果上廁所時發現手機滿電,人生有點達到巔峰的感覺。

80后90后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獨處長大,突然結婚生子,沒有獨處空間,一下子會很不適應。另外,現代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古人的幾百甚至上千倍,人的生理結構是有自我保護功能的,獨處其實是身體在自我保護。現實中,我們房子都非常小,衛生間是獨處的最佳地方,【獨處五分鐘,激情兩小時】,不信你今晚獨處一下試試,看看你能不能激情兩個小時。

衛生間未來趨勢是:【衛生間變獨處空間】。

衛生間變獨處空間

這個案例為一家四口,衛生間做了四分離:洗漱區、馬桶區、更衣區、淋浴區。

這樣設計,一家人同時共用衛生間時互不打擾,也能一個人安靜獨處。所以,【小而美、高品質、便于做區域分離的產品,會受到喜歡。衛生間,從活著到體面地活著】。年輕人更愿意在衛生間花錢,這里商業機會巨大。但你的產品一定要符合這些特點,否則也一樣被唾棄。

兒童房

傳統的兒童房是:一套書桌、一張大床、一個衣柜。這幾年兒童房發生巨大變化,來看看當代年輕人的兒童房會變成什么樣子:

案例一:為了培養男孩子膽量和男子氣概,爸媽把兒童房設計成了攀巖墻。

案例一:為了培養男孩子膽量和男子氣概,爸媽把兒童房設計成了攀巖墻。

案例二:兩個女兒都喜歡畫畫,爸媽在兒童房設計黑板墻,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案例二:兩個女兒都喜歡畫畫,爸媽在兒童房設計黑板墻,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案例三:屋主在兒童房設置帳篷。

案例三:屋主在兒童房設置帳篷。

小朋友特別喜歡鉆帳篷,就像狗狗喜歡鉆床底一樣,都是為了尋找安全感。你覺得很小的東西對小朋友來講很大,你認為觸手可及,在他們看來遙不可及。只有符合兒童年齡階段的家居,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未來【兒童房會變得更像兒童房】。

大家可能會問,這樣設計豈不是很浪費?因為孩子很快就會長大,東西都不能用了。但年輕人不這樣認為,年輕人的思維邏輯是:童年只有一次,越是短暫,越是不能留下遺憾。

還有一個邏輯:用空間教育孩子。如上幾個案例,屋主都希望通過空間設計來培養孩子的天性。【陪伴兒童成長的設計,從課堂教育,到用房子教育】。我們經常說,一個好設計勝過一個好媽媽,把教育融入到房子的設計中,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這里也誕生巨大的商業機會,因為年輕人重視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所以需要大量相關的兒童房用品。

陽臺

我們對陽臺的第一印象是:曬衣服。房價越來越高,年輕人發現一個陽臺花費幾十萬,晾衣服的成本也太高了吧。隨著烘干機的普及,更多人愿意把陽臺騰空,用來享受生活。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陽臺案例1

案例2

案例3

這是年輕人的陽臺。【享受美好生活的設計,從晾曬衣物到晾曬心情】。

這幾年陽臺在一兜糖家居APP搜索增長非常快,但陽臺幾乎被商家忽略。我把這一趨勢告訴我一個做家裝的朋友,他很聰明,馬上組建一個團隊,只針對陽臺設計,把陽臺設計成花房、休閑區、書吧等,生意非常火爆。我預判,2019年針對陽臺設計的主打產品會逐漸豐富。

總結關于空間的分享:【年輕人正在掀起一場空間革命】。年輕人正在重新定義家,重構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空間的關系。這也會倒逼行業大洗牌,商業機會巨大。

中產階級消費觀:感覺到了錢沒到

我們經常說,中國會誕生1億中產階級,但在我看來,大量是偽中產。什么意思?審美力和消費力不成正比,【感覺到了錢沒到】。所謂中產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審美提升很快,但消費力跟不上,平衡下來,大家【更注重顏值,犧牲耐用性】。

前段時間一位互聯網大佬說:中產階級消費觀念是“追求極致性價比”。我想問:哪個階層不追求極致性價比?從古至今大家都追求性價比,但往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權衡下來,年輕人更注重顏值,犧牲耐用性。

另外,每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都非常自信,堅信未來5年可以換更大的房子,所以你說你的家具可以用十年,他們壓根就不關心。這才中產階級消費觀念的底層邏輯。

我講了這么多,用一句話來概括年輕人購買家居產品的底層邏輯:【愛人及屋,愛屋及物】——首先喜歡一家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對他們的房子產生興趣,最終喜歡他家的物品。

為了印證這個邏輯,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這是一張很美的家居照片,里面是沒有人的。

與家人一起,對比

這是一張很美的家居照片,里面是沒有人的。一樣的照片,里面多了一家人,哪個能打動你?顯然是第二種。一兜糖家居APP的數據顯示,有人的照片比沒有人的照片點擊高好多倍。這說明大家期待的不是某種風格設計,而是和一家人一起生活。

這是我對中國家居生活趨勢的觀察,那未來家居消費趨勢如何呢?

家居消費趨勢:家居賣場,被內容口碑平臺截流

說之前,還是先給大家開兩個腦洞。

第一個腦洞:【懶螞蟻】。螞蟻是族群動物,一旦發現食物,迅速把它們把搶完,然后一片茫然。但大規模群體運動風險極高,多數情況根本覓不到食物,以至于瀕臨滅絕,直到進化出懶螞蟻。懶螞蟻是日本學者定義的名詞,學者發現,有一小群螞蟻在族群中無所事事,什么活都不干,每天就是瞎晃悠。但是就是因為它們瞎晃悠去找食物,才救活了螞蟻整個族群。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螞蟻,很少有試探新路子的懶螞蟻。

再開一個腦洞:【學習】。西方哲學家把學習分成4類:【印隨學習】、【試錯學習】、【洞察學習】、【推理學習】。印隨學習:如果一只小鴨子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是雞媽媽,它會認定自己是一只小雞,跟隨雞媽媽學習各種雞的技能,甚至會影響小鴨子今后的擇偶標準。試錯學習:把一只蝸牛放進迷宮中,只要反復訓練,蝸牛就能走出迷宮。洞察學習:如果你把狗糧放在玻璃后面,狗開始會沖撞幾次,發現后,會繞到玻璃后面吃狗糧。這些都是動物的基本學習能力。

唯獨人類具備推理學習能力。人類之所以統治萬物,不是因為人類會用工具,會用工具的動物多的是,而是因為人類會假設。因為假設,我們出現宗教、哲學、科學、商業。假設需要嚴謹的邏輯推理,今天我們就嚴謹地邏輯推理一下:家居零售遇到了什么問題?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商業本質是什么?】是買賣。互聯網經濟,其實是重組買賣關系。舉個例子,我們從廠家買家具,再向賣場買流量,然后賣給消費者,這就形成一個生意模型。現在賣不出東西了,通常我們會覺得“賣”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其實是“買”的問題。花錢租門店本質上是在購買流量,賣場沒流量,生意也不會好。我們再分析一下,原來家居賣場的流量去哪里了?

有人說是被【電商】截流了,但你會發現,淘寶和京東加起來占整個家居銷售不到8%,90%以上的家居消費還是在線下完成。有人覺得是被【地產】截流了,于是大家紛紛和地產商合作樣板間,但發現樣板間依然沒流量,因為尚未入住的新樓盤本身就沒有人。有人覺得是被【裝修公司】截流了,后來發現,裝修公司幾乎都在關注施工而非設計,很難用好品味打動用戶。大家又覺得是被【設計師】截流了,但發現90%中國人不用設計師,除非是別墅豪宅。

那到底流量被誰截了?我先賣個關子。我們分析一下整個行業:以前收樓期大概一年,這一年,我們會去逛家居賣場、選風格,反復逛很多遍。等一家人統一風格后,全城比價、比完價后再砍價,最后成交。現在是怎樣呢?現在的年輕人用手機看風格,在家里拿著手機和家人商量,確定風格,然后查口碑。例如確定要選北歐風格后,會在網上查一查北歐風格誰的口碑好,然后鎖定品牌,最后去實體店看貨成交,完成家居消費決策。

所以,家居賣場的流量其實被【內容平臺】、【口碑平臺】截流了。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在為自己打廣告,那我們來看一看美食和汽車行業。以前我們吃飯是去美食街,店門口會有小妹招攬客人,現在招攬客人的小妹為什么都消失了?因為都是去大眾點評看口碑,然后把鏈接發給朋友,各自出發各自去。

以前我們買汽車,先逛個4S店,看看到底買寶馬還是奔馳。現在我們會先上汽車之家,等到去4S 店的時候,我們已經決定具體買哪款車了。這個時候,我們根本不愿意聽導購介紹汽車的七大功能、八大亮點。因為已經非常了解產品了,到線下只是問問有沒有折扣、送什么禮品,很快就成交。

【線上決策、線下交易】,線上基本就已經做完決策了。汽車和美食行業的模式正在覆蓋家居行業。80后、90后是裝房子買家具的主力軍,年輕人選風格的時候,你沒有從心智上植入,查口碑的時候也沒有你,那他們根本不可能選擇你,你就像門庭冷落的餐館。

我相信口碑大家都認同,問題是怎么運營口碑?為了更好地運營口碑,我們必須要搞清楚,誰的口碑價值最大。我認為是這三類人:【老顧客】、【家居達人】、【設計師】。

我們先說老顧客。比如我們和宜家合作,通過幾年努力,已經有超過5萬名宜家老顧客在一兜糖家居APP上分享宜家產品。這個價值有多大?

可能有幾種不同層面的觀察。第一類人會說:不就是5萬張圖片嗎?沒什么了不起的。第二類人說:哇,不得了!每個業主背后都有一個小區業主群,宜家相當于在5萬個小區投放了樣板間。第三類人說:通過這5萬個案例非常清晰地看到,用戶買了宜家沙發后為什不買宜家茶幾,可能用戶需要是方茶幾,而宜家只有圓的。這個數據,直接可以優化供應鏈。所以,老顧客價值巨大。

大家能會問?怎么才能讓老顧客分享產品呢?有淘寶商家咨詢過我:為什么同一個用戶,淘寶買家秀曬的圖很丑,來一兜糖家居APP曬就很美?因為去淘寶曬圖只為了拿5塊錢返利,所以美丑和他沒關系。來一兜糖曬圖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品位,底層邏輯是標簽化自己,所以一定是美的。

老顧客口碑運營的底層邏輯是:【通過你,表達我】。我經常會說,李宇春的粉絲真的喜歡李宇春嗎?其實不是,他喜歡自己,只是通過李宇春表達他的個性張力。小米的粉絲真的喜歡小米嗎?其實不是,他們是通過小米表達自己的年輕、科技范兒。這是粉絲和口碑運營的底層邏輯。

有一次,有個客戶挑戰我,他說你講的聽起來好有道理,其實一點都不實用。我是做馬桶的,我想沒有幾個人想通過馬桶表達自己吧?難道你讓大家在測試時拍照發朋友圈嗎?這個客戶就是典型的動物式思考,【被固有認知,一葉障目】。我說,你去一兜糖家居APP 搜一下看看,分享馬桶的用戶有多少個人?不少于10萬人。為什么有這么人分享馬桶?兩個邏輯:第一種,他把自己購買馬桶的經歷分享出來,標簽自己是個樂于分享的熱心腸。第二種,把馬桶的八大功能、七大亮點說得頭頭是道,來標簽自己是專家。我們發起過有關馬桶的活動,例如你的絕妙創意源自馬桶時間嗎?你在智能馬桶還是普通馬桶上思考人生?想出一個運營老顧客口碑的創意挺難的,但是用固有認知否定它特別容易。

達人有多重要?一兜糖家居APP的 一個達人,一篇文章帶貨3000萬。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能量?這個達人以前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她裝修時非常嚴謹,選品非常苛刻。她寫了一篇《1000塊錢的床墊和1萬的床墊有什么區別?》,發布后很多人看,看完導致什么結果?用戶更迷茫了。買一個床墊都這么麻煩,算了,你專業聽你的,你推薦什么我就買什么。所以,【品牌在弱化,人格在上升】,要重視達人的帶貨能力。

有一次論壇上講達人帶貨,也受到挑戰。這個客戶是做燈的,他說,我一個燈就6萬多,買我的燈都是有錢人,有錢人最貴的是時間,他們才沒有時間去網上看口碑,有錢人都通過設計師選貨。這個客戶說得非常有道理,但她忽略了一個問題:設計師向業主推薦你家燈的時候,總要有個理由吧。不能硬推銷,業主又不傻,會懷疑有貓膩。設計師一定會說,我推薦你買這款燈,是因為網上評價不錯,口碑很好。如果這個時候,設計師分享幾篇達人測評文章,就事半功倍了。還是那句話:【換個視角看事物,事物會因為你看見,你變的不一樣】。

設計師,我前面講90%中國用戶不用設計,為什我又提設計師?因為我們發現90后非常舍得用設計師,尤其北上廣深,成長非常快,也希望大家未來幾年要重視設計師口碑。

一兜糖家居APP能為品牌提供什么服務?征集你的老顧客案例,讓KOL幫你寫測評文案。用平臺超過2000萬的用戶,做優質口碑運營、優質口碑內容分發。

延伸閱讀:市場機會在何方?把握好家居行業發展四大矛盾!

時間問題,本次演講即將接近尾聲。有人說2019年家居行業會大洗牌,在我看來,何止是大洗牌,而是一次大火。【野火燒盡,百草叢生】。在這次大火中,只有三類人會活下來:【鷹牌老兵】、【開疆二代】、【新銳創業者】。

什么是鷹派老兵?大家知道雄鷹40歲的時候爪子老化,他會躲進山洞,敲碎自己的爪子,獲得重生。老一代家具人,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重生。我知道現在有大量的二代已經開始接班,但你們要知道一個底層的創業者,改變自己命運的迫切性會遠遠高于守江山的二代,所以你們必須要開疆拓土,江山是打出來的,不是守出來的。新銳創業者,現在有大量高學歷、高智商群體加入了家居行業,他們背后是基金、是資本,有互聯網大佬的支持,這一群體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拼,有強烈的改變家居行業現狀的沖勁。

《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

《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

演講結束后,徐紅虎重磅發布了《2019家居生活及消費趨勢報告》。報告從風格偏好、空間設計、裝修方式、家居消費等多個面向,客觀全面地反映了中國人當下的居住現狀。

宜家全球家居生活報告項目經理Katie McCrory演講

 宜家全球家居生活報告項目經理Katie McCrory演講

發布會現場,宜家全球家居生活報告項目經理Katie McCrory分享了《2018家居生活報告》,宜家在全球22個市場發起調研,1/3受調查者表示“在家以外找到家的感覺”,2/3認同家是社區的延伸,人們定義家的方式正在發生改變 。

宜家《2018家居生活報告》

宜家《2018家居生活報告》

與此同時,宜家發現與全球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的一些表現值得注意:中國人戀家,更容易在家獲得放松、愉悅。中國人更重視家人對家的意義,49%接受調查的中國人認為:“所愛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相比起其他國家,中國人更關注家的歸屬感和自主感。基于這份調研報告,宜家接下來將利用商場和家居方案去刺激和創造更多社區生活的機會。

騰訊聯合創始人吳宵光 演講

 騰訊聯合創始人吳宵光 演講

互聯網發展的歷史,是把線下的信息不斷往線上搬的過程。吳宵光從互聯網經濟的角度出發推演家居行業,認為未來有2個方向比較明確:一是如何更多數字化線下內容, 二在嘗試去中心化的流量場景,通稿社群、社交關系的流量建立商業模式。

未來家資本創始合伙人周聰 演講

未來家資本創始合伙人周聰 演講

未來家資本創始合伙人周聰表示,未來宏觀環境不樂觀,但微觀生態依然充滿生機。她分享了2019年的4個家居小趨勢:行業的數據運營能力仍然非常稀缺;優化產品設計,增進產業工業化;優質的整體服務仍然非常稀缺;二三線城市仍然存在消費升級空間,家居行業未來仍有很多機會。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