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是家居新零售的首要指標
在9月份舉行的阿里巴巴投資者大會上,阿里新零售的探路者盒馬鮮生首次亮相,并交出了一份“學霸”成績單,開店一年半以上的門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線上銷售占比超過60%,均遠超傳統超市。盒馬CEO侯毅對此評論說:零售業的春天將再次到來。這不僅意味著盒馬自身的階段性成功,更是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的曙光。
以上盒馬公布的主要經營數據雖然還不足以對其下“新零售成功典范”的結論,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確實有別于傳統零售模式,且正在對線下傳統商超進行影響和改造。
事實上,除了商場超市,新零售的風早已吹遍各個行業各個角落,在傳統的家居行業新零售又該如何正確解讀呢?億歐家居采訪了多位行業人士的看法,大家不約而同指向了一個中心詞:效率。
“零售沒有新舊之分,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采訪覺客家紡創始人趙韜時,他剛結束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會議,電話接通的時候,語氣顯得有些匆忙。在趙韜看來,效率是決定行業進化程度和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現在的家紡行業還是太過傳統,很多還是以街邊店和百貨商場的的模式存在,效率及低,需要一種創新的模式去打破。”
“零售沒有新舊之分,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我們現在討論的新零售,十年、二十年之后也是舊零售了。”在趙韜看來,目前市場上一些號稱新零售的品牌,只是借新零售之名給自己穿上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新零售不是升級一下店面,加上人臉識別、智能導購等技術噱頭,也不是加些小件的裝飾家居用品,以低頻消費增加流量,更不是開設線下門店,將流量從線上導入線下等,這些表面的變化只能稱之為渠道招商的新賣點。
新零售真正的核心是效率的提升,是對于產業內在邏輯、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本和收益的改變,而非集中在門店終端或者消費者層面的表現,如果只是在既有的結構體系里面修修補補,那還是傳統零售在做的事情,也是企業一直都在做的且本來就應該做的、最基礎的觀察。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是互通的,家居行業新零售的創新除了從本身出發,也可以借鑒其他行業的一些做法。比如和家居行業一樣相對低頻的汽車行業,毛豆新車采取融資租賃模式,通過0到1成首付買新車的方式提供新車交易服務;瓜子二手車通過減少中間商賺差價的思維,讓買家花費更少的同時賣家也賺的更多。這只是舉兩個例子,可能不一定合適,重點是強調一種借鑒創新的思維。
“新零售沒有模板,唯一的檢驗標準是效率的提升。”
在聊天過程中,家具大師殷長景不止一次強調新零售沒有模板可尋,唯一的檢驗標準是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鏈條冗長、業態傳統的家居家裝行業,“這個行業太落后了,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間。”
對于低頻高價的家居行業,其本身零售的基因并不十分明顯,所以很難像一些傳統零售品牌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商業模式上做出創新。這需要大家打破常規思維,以提升效率為結果導向,從各個角度出發做出改變。
“例如之前一直在說的去中間商的O2O和F2C模式,當下很多供應鏈企業正在做的S2b模式,還有類似我在家、至家的共享體驗模式,或是一些定制家居宣傳的C2B、C2M或者C2B2M等等。雖然大家可能都還不太成熟,但也都走在不同的創新的路上。這些都可以統一理解為新零售,至于是不是真正有效的新零售,就得等一個長期的數據結果了。這個數據的標準就是成本下去了,收益上來了,否則都是空談。”
延伸閱讀:?消費者圈層被再度細分,誰將成為真正的家居新零售模范生?
“新零售離不開傳統零售的基本規律,即降本增效。”
高力家居李昊認為,新零售離不開傳統零售的基本規律,即降本增效,這里的“效”包含人效、時效、坪效三個方面,讓每個人、每小時、每平米的價值最大化。
家居企業做新零售,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零售,通俗理解就是大家一直在提的人、貨、場三要素,怎么讓人通過合適的場找到想要的貨,反過來也是,怎么讓貨更容易地被人找到。
其次要思考 ,低頻的大件家居產品是否適合零售的場景。一般來說,零售是要有高頻的概念,能夠被消費者充分接觸,像瑞典的宜家、日本的Nitori、韓國的漢森等等,以及無印良品、名創優品這些生活泛家居零售,他們也有大量的家紡和小件的家居用品,構建了大量高頻的消費,同時搭配一些大家居的產品,這樣還有點接近大家理解的新零售。但如果只是把已有的家具品類放到一個大店售賣,再和房地產商合作接一些工程單,這就不是新零售了,甚至都不是零售了。
?這表明很多家居企業其實是不適合做新零售的,那就不要勉強自己非要戴上新零售的帽子,可以更多地用一些數據來衡量。盒馬的坪效是一個平方5萬元,家居行業的平均坪效肯定比這低很多,對比下你自己的數據是在平均之上還是在平均之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做的更好?這是很多家居企業應該看到的差距,先拋開新零售,把效率提上去。
(作者:?張華 原標題:家居新零售,一場勢不可擋的效率革命)
- 上一篇:宜家門庭若市 為什么你的家具店無人問津
- 下一篇:家居業十年內將誕生一批百億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