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行業這個風口非常短暫,投資迅速收縮
前段時間,易凱資本的創始人王冉發了一篇文章,核心觀點是,我們應該對當下中國資本市場溫度的一些感知。上半年,不少公司陸續IPO,港交所的鑼都不夠用了,只能兩家公司共用一個鑼。扎堆式的IPO現場其實不是為了割韭菜,而是為了拿韭菜盒子當活命干糧,無非是為了資本寒冬時不被凍死。
實際上,不管是去杠桿,還是資管新規,都對一級市場造成不小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進入一級市場的錢只會越來越少,不少VC機構的第一期就是最后一期。二級市場上,更看重經營數據的增長,營收和凈利潤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很多一級市場的估值無法在二級市場得到認可,所以,前段時間很多公司在IPO當天破發,背后無疑是上演了“獨角獸大甩賣”的故事。
那么問題來了,一級市場形勢這么差,接下來肯定會波及到很多行業,甚至很多行業/企業的估值邏輯會發生變化。VC現在對裝修項目大致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前段時間,跟幾家知名度還不錯的VC機構合伙人聊天,試探一下大家對于裝修行業的投資意向,悲涼的是,大家給出的反饋出奇的一致:如果是純裝修業務(公司),就不參與了。
VC現在對于裝修項目的態度較3年前發生180度大轉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3年,裝修行業經歷了“被風口",掀起了一波投資熱,好像裝修行業的春天來了,最后一個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也要開始被改造了,但實際情況是,這個風口經歷非常短暫,一批公司因為融資熱,而踩中了大躍進的發展錯誤,沒有資本的供給之后,迅速收縮,甚至是快速倒閉。億歐多次提到,這個行業已經出現113家企業倒閉,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的更新當中,資本的小心臟受到1萬點暴擊。

??2018年,整個泛家居行業的資本狀況其實經歷了一波“資本熱潮”,表面上看,2018年Q1季度就已經實現超過150億資金的融資,但是拆開來看,真正投資裝修業務的錢越來越少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150億主要聚焦在家居流通賣場、智能家居、家居新技術、家居新零售等領域,純裝修業務(公司)已經徹底被邊緣化了。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去年拿到過VC融資的裝修企業,大多數還處在比較焦慮和商業模式不斷調整階段。
裝修行業的發展與進化沒有達到VC眼中的預期,所以沒有持續用錢來投票,而是選擇性逃避這個行業。VC行業與裝修行業其實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VC行業的投資人大多希望裝修行業跑出互聯網的速度,所以對這個行業的判斷仍然是基于互聯網的邏輯,想一招鮮吃遍天;而裝修行業的從業者深知這一點,裝修行業20多年的發展,還是比較傳統落后的,根本快不了,必須一點點積累實力,認為所謂的VC其實壓根不懂裝修行業,真正懂裝修行業的并不多,盲投的居多。到今天這個階段,雙方互相有點看不上。
齊家網剛剛IPO,土巴兔也傳出要去港股IPO,兩家發展到這個階段,鄧華金和王國彬肯定意識到了資本形勢,再不上市,可能就真的錯過這一波浪潮,往后幾年仍然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盡早上市,但是可以感知到兩家公司的數據都不會太樂觀,兩家公司的獨角獸泡沫也是時候要破碎了。
今天,還有很多VC機構不斷表示對于家居家裝行業非常看好,一定會出現百億千億的公司。但是嘴上說一直看好這個行業,身體卻很誠實。大家現在的心態有點像逛街,大部分只看不買,你能拿人家怎么辦?所以,對于大多數裝修企業來講,真的不要指望VC投資進來了,因為他們手里也沒有多少錢了,不如做好自己當下的業務,一點一滴真正去改變行業,未來行業有很大機會,但是一定足夠慢。市場和經濟都有周期性,只不過不知道下一個資本利好的周期什么時候到來。
(原標題:不管有沒有資本寒冬,都不用指望資本關注裝修行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