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行業轉型升級全屋定制,路在何方?
2018各板材企業年會,提及最多的就是快裝易裝類概念。為什么說是概念呢?筆者自2016年開始研究服務和考察相關企業及項目,快裝易裝類大多是企業營銷運營的新模式新口號;卻至今未發現真正產品系統落地的項目,產品系統難落地大致原因如下:
1、盲目介入,定位模糊。全屋快裝的前身是板材行業為了配合板材的銷售而推出的全屋同色板線配套系統。推出之初確實對銷售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隨之各大企業的介入,隨之形成產能過剩。板線畢竟是材料不是成品多少受制于前端。
全屋快裝定位也較模糊,客戶群體是誰?是裝飾公司?是木工?還是客戶?搞不清這些,產能過剩是必然的。但是板線的終極形態是一定的,一種是裝修輔料,另一種是裝修家具(含木門柜子護墻吊頂)。板線材料通過新式的產品系統和新式的營銷運營系統從產品變成商品的過程就是現在的快裝。
2、參照錯誤自知不足。能進快裝的企業絕對是不差錢的企業,口號都是幾年趕超索菲亞,但真正干起來卻不那么容易,有的不知不覺的變成的定制。可是索菲亞之類的全屋定制都二十幾歲的小伙子了,各種工藝運營都已標準系統化,哪能說趕超就趕超的。更有許多企業機器設備買了后高薪招不到工人,機器成了廢鐵,有的即使能夠生產定制家具,但產品工藝都不系統成天訂單出錯。板材的這些難點卻正是定制的優點,如果人人做定制定制不見得是好事。
3、重營銷輕產品。我走訪的很多快裝企業中,很過都有全國知名的職業經理人卻沒有個研發人員。竟更有的是很多企業的線條產品出自一家供貨企業,一樣的線性,一樣的花色;產品同質化嚴重,再高的營銷高手也犯難,結果只能是價格戰。筆者認為是先要有產品,營銷和模式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事,沒有產品的營銷做得再好也是曇花一現。
2018板材轉型路在何方?
1、 產品定位精簡化。做項目是個先做減法后做加法的過程,產品及工藝系統化為的就是界定我們只做那些不做那些,把能做的那些做精了再增加項。雖然定制的效果很好,但我們不貪多,先做些能做的。比如我們做些極簡工業風,北歐現代風的工藝簡單效果又好的產品。如果什么都做可能那個也做不好。再加之這兩年各大城市現代裝修風的流行,極簡必是風向標。 極簡對于快裝來說是個很好的入口,極簡的東西工藝簡單更易標準化,搭配現代流行的花色和軟裝依然可以做出輕奢美麗更符合年輕人的產品來。
2、 遵循板材業規律產品標準化。叫快裝也好,叫易裝也好,我們的核心目的是板材線條的銷售;復雜的加工絕不是我們的長項,這是我們一定要認清的。在我走訪的很多終端板材經銷商中,會賣東西和裝飾公司的渠道是他們最大的兩大法寶,缺乏設計和服務理念是他們的短處。單純的板材銷售在碰見小品牌定制時越來越沒有競爭力,這也就板材業要轉型的根源之一。
那么我們要讓板材具有競爭力,目前大家選擇的方法就是對板材深加工,形成小板,讓使用者更加便宜。但是目前市場300、400、500、600幾種規格小板雖然對木工加工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不大。由于工藝過于簡單也很容易被模仿。更加深化標準,讓終端成交簡單化是筆者的觀點,如何深化才能更便捷呢?就拿柜子舉例來說吧:一般柜子無非就是側板、層板、背板、門板4種基本標準配件,把側板、層板、按照一定的規律做成一個板件系統,像中藥看病一樣,存的是單中藥材,但不同的藥材組合起來可以至不同的病,當然這個系統像更加簡易化就需軟件的介入。
延伸閱讀:板材行業高端化市場開始躍進
3、前后打通標準化設計。古語有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好飯的必要條件是巧婦和米。最好快裝的必要條件一個是產品系統另一個就是終端應用人,前面我們也分析過板材經銷商的弱點就是缺乏設計能力,但我們有需要這方面的東西,所以我們就要第三方的軟件介入。
軟件介入有3個基本的好處
第一是我們設置標準化后臺,這樣可以標準化設計;
第二可以傻瓜式堆疊設計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操作;
第三數字化優化后臺,可以快速實現料單直接生成,然后和我上面說的中藥型產品庫對接。
提升服務,加大培訓。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本沒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個好的項目一定是經過很多人實踐出來的,不僅經銷商需要培訓,裝飾公司需要培訓,兄弟單位都需要培訓。我相信一個人人都會用的系統絕對不會是個孬系統。快裝才起,需要大家一起的推廣,需要市場的認可。市場認可了大家才都有機會。
(來源:定峰匯 作者: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