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行業一片“形勢利好” 我樂家居是起飛還是銷聲匿跡?
“定制家居上市軍團再添一員”,這是外界在報道我樂首發申請通過時清一色的題目。重點放在了“定制”,無外乎源于近來定制概念的火熱,相對的,我樂的動作也為“定制熱”添了一把火。
在家居行業摸爬滾打了11年,現在定制家居行業又一片“形勢利好”,前兩天,志邦廚柜也獲證監會IPO批文。接下來,我樂家居現是以起飛的姿勢追逐定制家居大軍團,還是會在未來不可預見的日子里“銷聲匿跡”?億歐覺得都有可能,最終還要看我樂是否能把握好時機,選對路子。
2006年,我樂誕生在南京。以櫥柜起家的我樂并不局限于單一的產品品類,目前擁有整體廚柜、定制衣柜及全屋定制家具三個產品系列。其中整體櫥柜為其創立至今主要的業績貢獻產品;定制衣柜是為滿足客戶需求配置的基本品類,在招股書中我樂透露,未來擬逐步提升該板塊銷售規模;全屋定制家居是戰略布局產品之一,有望成為另一個重要業績增長貢獻板塊。
再看我樂家居以往的業績情況,在2012到2016年的時間里,我樂的營收和凈利潤情況變動不大,除卻2014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制約等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
2012-2016年我樂家居營收和凈利潤情況
在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億歐通過梳理我樂的招股說明書發現,我樂業績的增長離不開經銷商模式的貢獻。據了解,我樂目前采用經銷為主、大宗客戶為輔的銷售模式,2016年經銷商分布在國內30個省731個城市,銷售網絡比較廣泛。2014-2016年間,經銷渠道占各渠道總收入的比例為83.92%、86.58%和87.78%,占比在持續增高。
經銷商銷售模式有利于企業借助經銷商的區域資源優勢拓展營銷網絡,并對各級市場進行有效滲透、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經銷商模式也會存在風險,這也是及家居行業各家都在提及和擔憂的問題。如果出現經銷商不遵守管理制度或者無法完成約定的業績目標,或者由于自身原因不再與該公司合作的情況,則可能會對公司的品牌美譽度或經營業績等造成不利影響。
我樂家居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綜合毛利率比較情況
在招股書中,我樂把毛利率略微偏低的原因歸結于“各家銷售渠道有所差異導致的”。如上文中所說,對經銷商模式的依賴是家居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據億歐此前報道,在上圖涉及的企業中,可能存在差異性較大的是尚品宅配,毛利率明顯偏高,其直營店與加盟店業績產出比例近年來逐漸對等,直營店運營模式不斷成熟,尚品宅配特殊商業模式構成是其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我樂的差異性則并不是很大,何況整個行業對經銷商模式的倚重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經銷商模式帶來的機會和風險并存,所以億歐繼續深入了解了在現有經銷商模式下,我樂的具體銷售情況,并根據既有公開數據計算出經銷商門店的單店月銷售數量。
歐派和我樂家居櫥柜業務單店銷售情況對比
同樣以櫥柜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歐派,其單店月銷售數量是我樂的6倍。處在四大定制家居巨頭之首的歐派無疑是我樂需要看齊的“標兵”。如果說我樂在行業中處在一個相對不錯的進步狀態,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在鞏固優質經銷商門店的基礎上,提高其他經銷商門店的銷售能力,把經銷商門店的整體銷售能力提上去,這也是當務之急。在銷售能力提升之后,產能擴張的壓力才會減少,也會減小了相對的風險性。
在我樂未來的計劃中,擬以7.49億元募集資金用途劃分在四大項目,3億元擬用于櫥柜及衣柜擴產項目,3.89億元用于全屋定制智能家居系統項目,30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及職能管理平臺建設項目,3060萬元用于工業4.0物料自動化流轉技改項目。
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全屋定制智能家居系統項目。全屋定制業務在我國興起時間不長,但市場普及較為迅速,目前國內部分整體廚柜、定制衣柜等行業知名品牌歐派集團、博洛尼、索菲亞等均已開始布局全屋定制業務,在“百家爭鳴”的同時,競爭激烈程度可以想見。
我樂于2015年開始涉足全屋定制業務,并將產品范圍擴大至臥室、客廳、餐廳、書房等定制家具產品。整體來看,我樂近來加大對全屋定制產能的擴張,并且其他品類產能的擴張也在進行,力度也不小,但是能否在產能擴張的同時保證供求平衡還是未知數,提升門店銷售能力還只是一方面。
畢竟,未來定制家居軍團的競爭是多層次的。索菲亞、好萊客、尚品宅配等定制巨頭都已上市,市場占有率與品牌影響力已經形成,歐派早早就開始布局衣柜與全屋定制,而我樂的發展相對慢了一兩個節拍,想要往前奔跑到第一梯隊,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記者:史艷菲 原標題:志邦廚柜說“等等我”,我樂家居“等不及了,我得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