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品牌代價過高,家具企業玩得轉嗎?
有一次,川派家具人聚會,對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有一些企業提出:要從渠道品牌轉型做消費者品牌。與會者認為,即便是全友家居、明珠這樣的“品牌”也只是行業品牌、渠道品牌,并非消費者品牌。說起來,不只是四川,即便是廣東、江浙、北京家具,又何嘗有消費者品牌?
簡單來說,家具行業品牌真的很多,隨便哪位行業人士都能念出幾十個行業大名鼎鼎的“品牌”,我們稱之為行業品牌或渠道品牌;但在普通消費者這端,如果不是正在裝修,一定說不出熟知的家居品牌。也正因此,很多企業把“致力于將XXXX打造成消費者品牌”作為目標。
“消費者品牌”自然是好東西,問題在于,家具企業消費得起嗎?
別拿宜家說事
說到家具行業中的消費者品牌,很多人可能會提到宜家。雖然筆者曾寫過《我不喜歡宜家家居》,但也必須承認,宜家真的算得上消費者品牌。可是,宜家家居是家具品牌嗎?它更像是一個賣快消品的超市,而非家具品牌。宜家家居雖然也賣家具,但是質量好、耐用并不是他們主打的概念。很多時候,人們上宜家,并非為了買家具,純粹是逛逛,買點日用品、小玩意,甚至吃個瑞典食品;當然,不排除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好的家居靈感,萌生購置家具的念頭。
簡而言之,普通人一輩子可能就逛幾次家具商場,但卻可以每周都去一次宜家商場。如果中國家具企業把宜家作為復制對象,那恐怕是自尋短見。
消費者品牌代價過高
家具是耐用品,普通人可能就是結婚買房子的時候會關注一下家具,其他時間選擇忽略。這是個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每天面對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會自然選擇將他們認為“無關”的信息屏蔽。
一個人買房子裝修,需要買家具,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搜索相關信息,查看門戶網站的家居頻道、家具頻道,尋找對胃口的品牌和產品,關注各種測評、導購,也會關注各種家具促銷信息。在此期間,消費者會短時間主動惡補大量裝修家居的相關信息。但是,買完家具之后,這種關注度就會冷卻下來,他們不會再主動想了解相關資訊,即便是被動看到,也會將信息歸入“無關”信息行列。
說這么多,只是想表明,一個做耐用品的家具企業,走上將自己打造成消費者品牌的道路,投入和產出比是極低的。
比如,某個家具品牌在新聞聯播這類收視率較高的節目前后連續、長時間曝光,想必是有機會被人記住的;但是,收看節目的人,可能十幾二十年之后才有購買家具的需求,你能保證你的廣告可以播放到哪個時候嗎?更多的情況,是到了T真正需要買家具,開始主動關注家具的時候,你的廣告已經下線,而TA早已忘了貴品牌。
但筆者并不是說,企業不需要樹立“品牌”。只是,家具企業做行業品牌、渠道品牌,抓住裝修人群比做消費者品牌更實際。
多數普通消費者,都會在裝修期間迅速成為“專業”人士,每天都上門戶網站的家居頻道,看新聞客戶端的家居欄目,對家具信息特別敏感,并且尋找掌握大量相關信息。當然,也會咨詢身邊的涉業人士,比如,筆者的朋友需要購買家具的時候,都會讓我推薦,只因為知道我是家居媒體人。
延伸閱讀:家具業升級重在品牌建設和渠道創新
裝修的人,對專業媒體,以及身邊的專業人士的依賴性頗強。一個家具企業,如果能夠成為行業品牌、渠道品牌,被專業人士、專業媒體推薦的機會會比較高。
至于更廣范圍(非精準渠道)的廣告,比如綜合電視廣告,非家居門戶網站、非家居類雜志、路牌廣告等,他們同樣有投入的必要。但企業做這個廣告的目標不該是樹立消費者品牌,而是做行業品牌或渠道品牌,這些廣告更多是做給經銷商、渠道商看的,作用是體現廠家的實力。當然,這其中的裝修業主同樣會關注到這些廣告,而且同樣有用,只是這些人比例不高。
(記者:莊承浩 原標題:消費者品牌,家具企業“消費”得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