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念慈:如何做出“好”的家具展覽
作為明清家具收藏家,參與策劃過多次家具展的蔣念慈,見證了古典家具展從簡易的中國家具排排坐,到各種形式和概念的出現。因此,他對怎樣的家具展覽才算“好”有獨到的見解。
把生活氣息帶到家具展覽中
在觀看過許多場家具展后,讓蔣念慈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些可以融進生活氣息的展覽。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屏居佳器——中國古代家具展”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這是第一個把生活氣息引進以往一直都是中國家具“排排坐”古典家具展的展覽,或者說這是首場模擬古代居住環境空間陳設的中國古典家具展。
在“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中展出的坐具
“很多中國瓷器和書畫的展覽都意圖營造古代的文人空間,來形成一個藝術的意境,但他們都沒法做到。只有家具,或者說只有優美的家具,才能營造出‘中國文人空間和意境’的概念。‘屏居佳器’第一次實現了這個夢想,雖然在如今看來并不夠好,但畢竟他們走出了第一步。”
而另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展覽則是由其提出、策劃并出資舉辦的“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其中坐具展是我最滿意的。和‘屏居佳器’不同,它不是在恢復場景,而是一個橫向比較的概念,以極大的覆蓋面和數量橫向比較不同時間、地區的坐具,這樣的對比可以讓很多人對各類坐具的不同以及坐具文化有更直觀的理解。并且這么多硬木和漆木家具的展品又集中在坐具這單一門類,這樣的規模暫時不是很容易超越。”蔣念慈說。
利用舊的物件產生新的效果
對于家具展覽,蔣念慈表示,有些東西是他從始至終強調并堅持的,比如,展覽必然帶有公益性質,而不能只是買賣;或者展覽必須有新事物或者新概念出現,否則若只是把東西攤開給人看,那展覽也就沒有什么意義。
那么展覽的意義是什么?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展覽?在蔣念慈看來,教育才是展覽的意義。“就像博物館一樣,通過展示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只是這個展示更為集中,有一定的主題。”
相關閱讀:古典家具展竟請來比基尼模特?
蔣念慈認為,一個真正的展覽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元素之一:其一是展示前所未有的、新的東西。“比如說一個新發掘的很稀有的鉆石、一個全新的設計。因為前所未見,所以有意思、有意義。”其二是要有一個新概念,用這個概念把已經存在的東西綜合起來,把展覽者的故事、想法和其通過展覽所要傳達的東西講給觀眾聽。“比如,1996年我在香港舉辦‘歲月中的家具’展中,第一次把古典家具以原始狀態介紹給人們,建立起古典家具的‘包漿’(或稱‘原皮殼’)論。”蔣念慈說。
蔣念慈指出,古典家具展不能像蘋果發布會一樣每年都有新東西出現,在沒有發現新的古典家具時,如何利用舊的物件產生新的效果,這就是策展人的思路了。
“首先我們要確定表達什么樣的概念,布展人也要有一定的能力去實現這種表達。但目前國內外的展覽都一樣,沒有新東西,也沒有新概念。重復的展覽太多,沒辦法讓人看出有什么不同,也沒法留下記憶。”蔣念慈發出感慨。
概念和創意是未來方向
近兩年來,七間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覽聲名鵲起,如何看待這兩個展覽?其展覽形式會否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蔣念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七間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覽都是伍嘉恩的作品。作為她的老搭檔,蔣念慈認為,七間房在很大程度上希望用現代概念把伍嘉恩的收藏品串起來,所以營造成七間房間,讓人體驗這些家具的精美。攻玉山房展覽的概念也一樣,只是風格上完全不同。七間房更具現代感,攻玉山房則是又回到伍嘉恩傳統的白顏色,江南水鄉的感覺。
“這兩個展覽雖然都盡了本分,給人以非常美的享受,但畢竟這兩個展覽都是商業性的展出,而且相對缺少了新生的概念。”蔣念慈如此評價。
對于未來家具展覽的發展趨勢,蔣念慈認為,未來年輕人越來越有個性,他們會爆發出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創意,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展覽出現。因此,平鋪直述的展覽將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原標題:怎樣做出“好”的家具展覽 作者:湯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