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給家具電商代工的家具廠 只是看上去很美?
“912.17億”,雙十一剛過,人們記住了這個2015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的全天交易額。從350億到571億再到912.17億,三年間,“買買買的剁手黨”們成幾何級數增長,買手們的地域范圍也由城市擴展到鄉村,很多人驚呼,“這是新經濟的力量,這是中國的力量”。然而,對于實體經濟的老板來說,生意是“一年更比一年差”。看著漫天的“雙十一”,只能感慨“一將功成萬骨枯,實體兄弟們頂住!”——各種心酸上心頭。
線下單不夠,線上電商代工單來湊
這幾年,傳統家具制造業寒意越來越濃。同質化競爭白熱化,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租金、物業費、人工連連漲,租戶聯名抗議賣場已是家常便飯;與此同時,花錢的事情還多著呢:環保整改、轉型升級,一樣都少不得。一方面拓展線下訂單而不得,一方面苦待原地又不甘,中小家具制造企業就這樣被“撕扯”著,煎熬著。
線下日子難過,線上的生意卻風生水起。家具電商大鱷經過數年的線上渠道建設、推廣,以及品牌、粉絲的積累,不缺銷售訂單。為應對“雙十一”猛增的銷量,需要借助外包的力量,備好充足的家具貨量。他們向當地的家具制造企業,拋出了數量上相當誘人的“代工單”,仿佛要拯救中小家具實體制造商于水火。
家具電商大鱷的代工單 看上去很美
在順德龍江,每年的雙十一前幾個月,不少家具企業都忙活著為本地的一個家具電商企業代工。這家家具電商大鱷穩居天貓家居類目銷售額榜單,而它本身則更像一個線上貿易商,并不具體參與生產環節,其優勢在于對產品的挑選、品質檢驗、品牌建設、服務體系維護,擁有數年來積累下來的品牌知名度。
“他們給過來的訂單,數量很大,對按時交付、品質方面都要求很嚴格,另外一點是所有貨品的生產費用需要我們先墊付,他們在雙十一過后收到消費者的款,才會給我們加工商結算。”趙老板,一位給該家具電商大鱷代工過沙發的制造商對小編說。所有款項自行墊付,同時還要承擔貨品積壓的時間成本、風險壓力。“大多數時候,我們收到貨款的最短時間都會在雙十一過后的一個月,在這期間,家具電商企業有了大量的資金可以做流轉,而我們就要承擔相當大的資金壓力:需要在短時間集中很多工人來生產產品,而在淡季的時候并沒有太大的訂單量可供生產,人員又不能說減就減。”盡管訂單數量很大,但由于高昂的時間成本,以及墊付資金、不可抗的風險等等,趙老板他們今年已經放棄了電商企業的代加工訂單。
趙老板給家具電商大鱷代工的體驗不是個案。實際上,擁有2500多家家具制造商、3000多家家具材料經銷商的龍江,大量的家具中小企業令這片土地充滿了創業的生機與活力,他們務實、低調、勤力,在產業格局瞬息萬變的年代里,無論是構建線上平臺自主觸電,還是給電商大鱷代工,他們都在不斷地尋找新的出路。而當肉、骨頭都被電商瓜分,只剩一點湯湯水水的時候,中小家具制造企業的痛是刻骨銘心的,但愿電商不會真的導致“一將功成萬骨枯”。
延伸閱讀:日本實體店戰勝電商的3大法寶
(原標題:給家具電商大鱷代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