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家具工廠如何轉換增長渠道?
在家具市場總是存在那么多不和諧的行為,不安的躁動分子一直存在。據了解,現在有很多家具小工廠為了開店、為了生存,總是派業務員游蕩在大賣場里,只干一件事,就是看那個經銷商是在不斷虧錢或準要撤店,然后他們就對準這些經銷商下手,以超低價的優惠為吸引力,吸引經銷商開來開店。
當然,會被吸引的經銷商,肯定是看中小工廠的性價比,例如都是布藝沙發,產品看起來差不多,小工廠給到的出廠價比大品牌的要低很多,在經營壓力、成本壓力之下,很多經銷商還是會被吸引住。而對于些大品牌工廠來說,這意味著你的市場正在被別人"撬墻角"。這種行為最終會導致市場更加混亂。
另外,現在市場上還出現了很多委托第三方開店的情況。因為一些工廠沒有經銷商資源,自己請人在全國各地跑去開店成本太高,而且還不知道效果如何,所以就委托第三方開店。
第三方只要給工廠介紹愿意開店的經銷商就好,至于后面的開店與鋪貨、管理等均由工廠接手,工廠會給以第三方報酬或提成.據說成功開一個店的話,提成從好幾千到上萬不等,開店越多給得越多。小工廠想盡各種辦法去開店無可厚非,但最可怕的是第三方,他們不涉及經營與管理,所有效益就在于開店成與不成,更不管經銷商后面會怎樣,只要被說服做他們推薦的牌子就好,這樣會衍生出很多不負責任的行為。
相關閱讀:家居渠道終端如何進行互聯網化再造?
其實,這些不規則的開店行為在以前就有過,只是那個時候并不像如今那么猖狂,生存的逼迫之下,更瘋狂的行為也隨之而來。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工廠還在延續最舊的增長思維“開店,再開店”。但這種思維已經跟不上市場的競爭與發展,于是才有了各種畸形的演變。
2015年到來,家具工廠是不是應該思考要轉換增長渠道了呢?
(原標題:家具工廠:多開店思維是否應該延續?)
- 上一篇:為生活設計 家具品牌的長青之路
- 下一篇:家居行業進入O2O 3.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