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用數據說話
有幾組數字,細細琢磨起來,很值得深思:
首先是各國對家具的人均消費:
德國:390歐元/年/人
美國:210歐元/年/人
俄羅斯:70歐元/年/人
中國:44歐元/年/人
這是德國家具協會的統計數據,德國的人均消費最高,幾乎是中國人的9倍,也比美國高出許多,可能是美國人所購買的家具,偏向低價貨,德國人比較追求高質量的產品。
最有趣的是俄羅斯,人均消費也比中國人高出許多。簡單地了解一下,俄羅斯的家具大部分是進口的,從前東歐或中國等亞洲國家進口,運費加入口稅、進口商利潤等等,因此家具價格都比中國高。
但無論如何,中國仍然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原因可能是:
消費習慣。中國人不太更換家具,除外搬新家、結婚等;
本國生產供過于求,因此市場價比較便宜;
人均收入還是比較低,相當于發達國家的1/8—1/10,消費和收入其實是相匹配的;
城市化不足。工業化伴隨著城市化,中國目前的工業化已超過65%,但城市化還只有50%左右。農村對家具的消費比城鎮少得多。
我們從人均消費,可以推算出這幾個國家的家具市場規模:
德國:人口8,080萬,315億歐元市場(相當于2,363億人民幣);
俄羅斯:人口1.437億,100億歐元的市場(人民幣750億元);
中國:人口13億,市場572億歐元(人民幣4,290億元)。
今天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場,仍然是美國,比我們多了近100億歐元(700億人民幣),由此,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許多有趣的問題,這里就只談生產和銷售吧。
一. 工業生產:
美國的家具市場,多種報告稱:大約一半進口、一半自產。但根據IBIS世界工業報告,2014年美國的家具工業營收達到255億美元(1,580億人民幣),是不到一半,進口約占66%,自產約34%,但我估計實際的進口量還要大些。因為美國公司進口家具,只要沒安上桌面,或在美國安上一個小零件,上一個布套,都變成美國生產的產品,因此我估計美國自產的,應在市場總消費的20%左右。
但就算以20%來計算,他們的人均生產力,也還是非常高的。美國才有4,900間家具廠,從業人員120多萬人(資料來源:陳佳安,美國家具產業概況分析,臺灣木工家具雜志360期),產值900多億人民幣(我懷疑生產力有這么高)。
二.家具銷售
這里講的是內銷。先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國內家具店的銷售。
零售店的業務表現我們以下面三個標準來衡定:
——利潤:通常是毛利46-48%左右;
——庫存周轉率:大約5-6次;
——每平方米的銷售:平均是人民幣25,000/平米/年
因此,美國國內的總銷售面積,應該在250-300萬平米左右。
中國的家具店的毛利,和美國差不多,45-50%左右。但中國的租金,應該高出很多。而且由于每平米的銷售很低,因此凈利潤就很低了,甚至虧損的居多。
中國的統計數據,大體上靠估計的。假如我們的市場,只有4,290億元人民幣,那分攤到那么多的賣場,每平米可以少過4,000元的年銷售。這樣低的銷售,不虧本才怪。
就算我們以通常估計的6,000億的內銷來計算,每平米的銷售也在6,000元左右,相當于美國每平米銷售的四分之一,中國的經銷店還是得虧。
然而,我們的賣場還在建,聽說超過一億平米了,再擴建下去,零售市場進一步稀釋,經銷商都得死,大賣場也好不了。
我們這44歐元的人均消費(330人民幣),是零售價。如果折合成出廠價,那也只有3,000億左右,加上出口3,000億不到,總生產果真如家協估計的上萬億。那剩余的產量就十分驚人了。
這些數據,真需要理理順。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 上一篇:林作新:臥房的新趨勢
- 下一篇:板式家具失勢實為消費者信心崩潰